论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__以山西省为例
空间规划是指公共部门通过设定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来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布局的管理方案[1],它已成为政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工具和指导区域整合。协调发展重要的手段[2,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对空间规划作为经济。社会。生态等论文网政策的地理表达功能的认知和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更加关注区域的整体性发展,空间发展规划更注重空间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各种规划开始走向逐步整合,形成一个整合。协调的战略性公共管理体系[2]。如德国已形成涵盖国家。区域。城市等空间层面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规划体系;英国的空间规划已成为包含政策整合。战略治理等内容的综合进程[4,5]。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成为西方国家规划体系革新与完善的核心工作。
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6],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与调整,逐步构建起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的空间规划体系,在优化开发格局。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7]。但是,各类规划编制分别由不同部门主导,由于缺乏部门之间。规划之间有效的协调与衔接机制,空间规划存在规划体系紊乱。规划功能不清。总体协调与局部冲突现象并存等突出问题,如何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之间协调与融合是政府。学者近年来关注的问题[8],需要把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百分号,已进入新的城市时代“,在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创新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协调衔接。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多规合一“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和龙头作用,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五规合一“,构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也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推进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协调发展的省域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工作。为此,有必要在梳理空间规划问题。实践探索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来探讨省域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的框架。路径与方法。
一。空间规划体系协调面临的主要问题
的空间规划开始于1960年代的农业区划工作,1980年代以后,逐渐确立了以区域开发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三大规划为核心的空间规划系统。目前,空间规划体系呈现出依据行政体系设置的并行体系特点,大体上分为四类:一是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系统主导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二是城乡规划建设系统主导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详细规划和乡村规划;三是国土资源系统主导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环境保护系统主导编制的生态功能区划[10]。产业发展规划,如农业发展规划。行业振兴规划等也有涉及产业布局的内容,但多数难以落实到具体的用地规模和位置。从协调角度来看,各种空间规划存在法律授权。行政部门分割。规划的技术标准。目标。重点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给规划的协调与衔接造成了一定困难。
1。规划法律依据不同,缺乏主导性的空间规划。
各规划的职能决定法律地位的差异,法律地位反过来影响规划的实施效能。从法律依据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宪法,法律地位高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分别是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依据是国务院行政规章,理论上法律地位较低。从实践层面来看,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期限通常为五年,以五年期限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来指导二十年甚至更长期限的城乡规划编制,显然难以具有现实操作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规划编制,做好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协调。“而在法律依据方面,主体功能区规划法律地位又低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国外空间规划体系多以单一体系为主,即一个行政层级往往以一个主导的空间规划来指导全区域的空间发展策略。而目前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主要是部门来承担的,由于规划法律依据不同。规划审批权限。规划控制和引导的着力点不同,在同一区域层面,缺乏具有法定意义的起主导作用的空间规划,导致规划之间的脱节,甚至相互抵触。
2。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与技术路线不一致,缺乏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
不同类型空间规划之间的协调,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统计口径。分类标准。编制内容。编制技术路线等技术性操作层面的问题。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第二,规划编制采用的用地分类体系和标准不一致;第三,规划的出发点不同,技术方法不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以地区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方法,从安排用地的角度看,更侧重于以需定供“,遵循自下而上的技术路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采用以供定需“的方法,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反映的是自上而下的调控意图。规划理念和编制程序的差异,使得规划在用地规模。空间安排方面更加难以做到协调与衔接[11]。
3。规划编制时间和期限不一致,缺乏规划实施的协调与衔接机制。
在规划期限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确定,具体由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基期。基期数据及规划期限做出安排。而城镇总体规划,其规划期限一般由负责组织编制规划的政府根据城镇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等报经上级政府同意后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以五年“为基准,滚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为近年新出现的空间规划,在编制时间和期限方面与前两者的协调也缺乏明确规定。由于各种规划编制时间不同,造成规划基期。基础数据及规划期限等的不同[8],难以在实际实施中进行协调与衔接。
4。审批和实施制度自成体系,尚未形成衔接顺畅的管理工作制度。
城镇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从直辖市到建制镇,相应的总体规划审批也由国务院一直到县级人民政府,均拥有规划审批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规定了十分严格的审批制度,只有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能够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所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论文格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控制较弱。不同规划的审批和监管层次,依据规划的作用地位和行政效力而有所不同,审批和实施制度自成体系,导致上下级规划之间层次不清和不同规划之间的矛盾。
二。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强化规划在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控制作用,近年来,各地区积极探索规划统筹协调新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理念。规划重点。规划方法。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根据实践探索的特点,结合已有的研究[11-14],概括为三种模式:
1。以行政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推动规划整合模式。
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大城市,通过规划和国土部门整合建立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为主导的规划协调。例如,2008年,深圳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合并成立规划国土委员会,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由总体规划处负责,两规“协调的力度大大提高,目前深圳两规“在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基本农田保护等约束性指标上实现了充分协调和统一。其经验是:第一,近期建设规划成为城规“与五年规划“衔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由近期建设规划和五年规划“构成的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建设行为的双平台“建设。第二,为了进一步推动规划协调与有效实施,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不仅使其已经成为推动城规“实施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城规“与五年规划“对接与协调的重要途径。
2。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统领的城乡统筹规划协调模式。
广州。成都。浙江等,以城乡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推进规划的协调。广州市通过编制和实施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率先探索以战略规划为统领,来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成三规合一“,重点是实现一张图。四条线。六统一“,即建立城市规划建设一张图“,统筹划定生态。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产业区块范围四条控制线“,实现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等六统一“。成都市以全域成都规划为总架构,一张图统领全局,坚持六大统一“原则(空间统一谋划。资源统一配置。政策统一制定。管理统一架构。标准统一设立。生态统一保育),实现了规划对城乡一体化的统领,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在各区域和各领域整体协调推进。浙江省通过编制市(县)域总体规划,实现城乡全覆盖。空间一张图“,并将其作为各项衔接的基本平台。按照分段衔接。侧重近期。总量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以五年为一个时段开展规划间的协调工作。
3。以重庆市。太原市为代表的四规叠合“协调模式。
2007年,重庆市被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将区(县)城乡总体规划试点作为规划编制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2009年,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导编制经济。城市。土地。环境保护四规叠合“实施方案,在总体上不改变现有四大规划的编制方式和程序的基础上,按照功能定位导向。相互衔接编制。要素协调一致。综合集成实施“的原则,探索规划衔接与协调的实施机制。
太原市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山西省率先推进城市。经济。土地。环境保护四规合一“探索,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并且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到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三。完善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建立和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核心是将目前多部门主导的,涉及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各种规划进行整合,合理界定各种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内容,进一步理顺现有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15]。针对山西省各类空间规划编制现状,立足现有多规并存“的规划编制体系,完善空间规划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强化龙头,横向协调;完善层次,纵向指导“路径,改变现有空间规划群龙无首“的局面,确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地位,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地位和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理清规划体系的功能分工,抓紧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相关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衔接,试点开展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注重研究编制重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功能清晰。横向协调。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
1。省域层面: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的空间规划体系。
编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动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规划编制,做好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协调。“因此,在省域层面要加快探索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的协调衔接的省域空间规划体系。
突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导向,切实增强战略性和宏观性,突出指导方针。战略任务。空间布局和重大举措。改变规划内容无所不包。涉及领域过宽的状况,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充实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理清规划体系的功能分工,推进相关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衔接。[论文网LunWenData。Com]
切实加强区域规划编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为对象编制的区域规划已成为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确定的功能分区,加强都市圈。城镇群等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重点开发地区和生态功能区。重点农业区等限制开发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强化区域规划在相应特定区域的指导性。统筹性和约束性,增强编制工作中部门。地区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发挥区域规划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专项规划定位,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界定规划范围与内容,切实改变目前专项规划数量过多。内容空泛的状况,努力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使之成为本领域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审批项目和安排投资的依据。
2。市县域层面: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为主导的空间规划体系。
市。县域层面,规划的空间面积比较小,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均质性比较强,各规划的地域重叠。内容重叠相当严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应将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试点作为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以构建城乡空间全覆盖。各类规划全衔接。专业部门全协调的城乡总体规划为平台,以建立城乡空间规划管治制度为目标,推进各类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着力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借鉴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浙江省等通过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实现城乡全覆盖。空间一张图“的经验,突出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战略导向作用,在开展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加快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试点工作。以城乡总体规划为主导,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一体化的城乡体系,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休闲设施,着力打造市县域城乡全覆盖,集约。高效。可持续的空间格局,探索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在城乡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下,重点在宏观调控目标。区域发展方向。重要资源开发。重要空间保护。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方面,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切实避免规划内容自相矛盾。
3。城市层面: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为主导的规划体系。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多规融合“的原则,科学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城镇近期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形成以城镇总体规划为统领,近期建设规划为重点,详细规划为基础,各类专业。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编制体系。按照城镇扩容提质“和产城一体发展的要求,将各类产业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城镇新区和产业园区,推动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使城镇新区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为城镇建设提供法定依据。同时,加强城镇专项规划编制,做好广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重要交通设施和主干道两侧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四。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机制创新对策与行动
1。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实现规划目标。规划标准。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四个对接“。
建立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是实现多规融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在空间上得到落实。空间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体现的基础。需要以城乡规划建设用地一张图“为平台,按照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突出重点。侧重空间,建立平台。统一信息的思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工作,保证发展目标“。国土指标“。规划坐标“。生态底图“的相互衔接。主要行动包括:
第一,科学界定各种规划功能分工,加强各类规划编制内容的创新。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目标,主体功能区规划定政策,城乡规划定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指标,生态环境规划定底图的分工模式,加强各类规划编制内容的创新,突出规划重点,减少重复编制。内容交叉。重点加强各规划之间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产业用地布局,重要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和建设时序安排。
第二,建设以一张图“为基础的省。市。县城乡规划空间信息平台。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年度地籍变更成果,推进城乡全覆盖。空间一张图“建设,以一张图“为基础,建设城乡规划共同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为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
第三,完善规划协调法规与标准体系。制定与颁布山西省五规合一“指导意见;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协调。衔接的地方技术标准体系。
2。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近期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度。
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编制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形成以近期规划为抓手的规划协调衔接机制,既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内容在空间上得到落实,又能使城乡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做到协调衔接。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与政府任期目标相结合,滚动编制五年期的城乡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城镇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规划实施衔接机制。主要包括:
第一,抓好十二五“后三年五规“协调衔接工作。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评估,同步制定各规划十二五“后三年行动纲要,重点抓好五规“在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人口与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范围。建设用地与产业布局。重要空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与衔接工作。
第二,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开展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近期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等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适应的近期规划修编工作。
第三,编制城镇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将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加以更具体的落实。强化各项规划年度计划的协调衔接,为政府协调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年度公共财政。调控年度土地投放提供支持。
3。健全规划管理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晰。分工有序。衔接顺畅规划协调管理工作制度。
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多规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规划决策机制,强化规划编制的部门联动,逐步推进大中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改革,探索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规划管理网络,建立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主要行动包括:
第一,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省。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修改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强化城乡规划委员会在规划协同编制。联合审查。成果汇交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论证制度和工作规则,保障各层次。各部门规划的有效衔接。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发展与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等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实体性城乡规划委员会。
第二,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规划专家论证制度。制定和颁布山西省重大规划协调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建立重大规划协调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各类规划编制。论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第三,逐步推进大中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借鉴上海。天津。深圳。武汉。沈阳等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与土地管理机构进行整合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在大中城市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职能部门的整合改革,逐步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机构。
第四,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部门协同机制。以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为技术支撑,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业务协同机制,加快建立发改。规划和国土部门业务综合受理和一站式服务“。[论文网]
论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__以山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