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分析政府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角色定位入手,诠释政府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的倡导者。执行者。维护者地位,引申出政府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的四项基本工作。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论文网胡锦涛同志为总的党中央,以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倡导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自觉并模范地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府工作。

我们要建设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各级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政府公务员的头脑,保证政府公务员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使各级政府公务员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地在政府工作中贯彻实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同时,通过各级政府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率作用,为广大公众树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公平公正。执法为民的法治形象。

具体而言,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扮演以下角色,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政府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倡导者

法治国家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已经制订的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社会公众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所谓普遍的服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得到全面的实现。现代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急需关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能否高度重视。科学分析。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至关重要。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政府要完成这些工作,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的普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

二。政府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行者

法律的实施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任务,但最重要的还是行政机关的职责。在,大量的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和人民切身利益有关的许多法律。法规。规章都要靠行政机关去落实。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法律。法规。规章都依靠行政机关去执行。由此可见,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最大量。最繁重的任务,可以说,没有行政机关,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最主要的支柱。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立法方面的一切努力将变为徒劳。正因如此,同志指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首先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自觉运用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去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从权力政府“角色转向责任政府“角色。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中已经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规定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要完成这项宏伟的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和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制度。机制。措施体现和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政府立法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体现。推动和保障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政府立法应该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要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规章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从而解决政府法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以及制度的实施效果,确保建设法治政府有一个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

政府必须强化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要按照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要求,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并在完善现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监督的基础上,创新政府层级监督的新机制,加强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上述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各级政府教育全体公务员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和精髓,自觉的投身理念教育活动中去。

三。政府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维护者

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任何社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权威保障其正常的履行职责,而法治社会的政府权威是置于法律权威之下的权威,政府及其公务员只能通过全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才能获取其正常履行职责的权威。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则是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在现代法治国家,都是把通过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实现法治的重要手段,这便成为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一方面,法律权威必须通过政府立法活动从而建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可以随时随需而改,因人因地而异,那就根本没有法治可言。另一方面,法律权威必须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来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国家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社会主义法律彰现和发挥极大的权威。

宪法第五条对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见,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法律权威,捍卫法治理念,是其无可推卸的神圣职责。当前,各级政府必须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要特别强调维护法制统一,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把个人或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工具主义。

但是,这对于正在进行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角色转换的各级政府行政主体而言,要做好上述三种角色定位颇为艰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政府去努力。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各级政府在扮演倡导者。执行者。维护者主导角色时,要做好以下四个结合。

[1][2]下一页

上一篇:谈會计法茬财务管理中的监督效力【2163字】
下一篇:谈欧盟专利诉讼保险制度對出口企业涉讼利益保障的启示【4405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