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96-02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论文网与政策课教学管理。①这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各个高校也按照通知规定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讨解决对策。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力度缺失
首先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切实地落实通知的要求,未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学科扶持力度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部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队伍在学历。人数。素质等方面仍然达不到学科的要求,部分专职教师面对高校对不同课程政策的倾斜,没有获得足够的激励和自我价值的认可,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教学活力。最后,部分高校教学课时达不到通知的要求,授课时间有时被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的非工作日,晚间授课的实例也屡见不鲜,这样的现状导致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就停止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而往往大学生在这期间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他们非常期盼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国家政策。就业形势,而停止开设该课程就阻断了大学生了解新形势。新政策的机会。
2。教学艺术的三种特性缺失
教学艺术是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三位一体的省时高效的教学[1]。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艺术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规定,长期以来,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还有待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晦涩的语言表述已经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言语表达并没有和学生产生共情“,教与学“是在不对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授课之前并没有专业教师去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专题内容,单纯地讲授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其次,部分高校授课形式常以讲座。论坛的方式进行,同时部分高校考虑教师配备。资金问题。学生安全等因素,课程实践环节名存实亡,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导致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实效。
3。教学管理环节科学性缺失
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科学化教学管理尚未成熟,第一是管理部门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主义教学研究院等众多部门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无法真正地实现齐抓共管;第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多数采用大课的形式,面对众多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需求。第三是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突出重点专业的同时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给划拨的资金有限,部分教师培训实践机会甚少,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理解问题缺乏维度,这些都是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不同群体欠缺对课程价值的认知
就高校决策层而言,部分缺少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刻认识,主观上认为这门课程与本校重点学科相比,在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性和教学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忽略了文理并重的重要性,单一地依靠自然科学无法解决当前世界所存在的问题,现在高校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对专业技术学科的片面追求,促使学校决策层忽视了社会科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属于社会科学大类之中,其学术地位更是微乎其微,教学价值也无法直接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立即的体现,非功利性价值于功利性价值相比,决策层更倾向于后者,以至于课程在发展中总是遇到瓶颈。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认为专业课程比思想教育类课程更加重要,只有掌握专业课程将来才有获得企业职位的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程在电视和网络上都能够了解,加之部分高校教师备课缺乏激情,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从根本上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种陈旧的观念无法培养出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2。滞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审美性是衡量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一般都是死板的模式,学生也只会将知识以听。记。背的方式反反复复记录在大脑中,形成模式化的学习方式。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的是要使大学生在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前进的方向,然而从当前现状来看,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没有实现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跟不上课程需求,教学手段也相对单一,某些老师占用正常的授课时间大量播放视频和影片,一个学期利用多次课程时间大大延误了知识的传授,这些教学方式都不能够适应课程的发展要求,课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是关键。
3。惯性思维模式下的教学管理
惯性思维一般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物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2]。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教学管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包括多个子环节,这就需要更多部门和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形势与政策的课程管理。但由于各种社会思潮。文化多样性和信息网络化等因素,人们在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时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实际的学习意义。从教学目标管理方面,某些教育者总是认为,我教授多少知识就是一个教学目标,从而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在教学进程管理方面,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实际教学相脱离,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课程的发展。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课程价值的宣传力度
就高校决策层而言,在教学管理。资金投入。教师队伍组建。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关怀。在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思想和意见的同时,要将思想和意见“化为真正的动力“,以实际的行动来认可课程的教学价值,只有决策层重视,才会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目标,同时高校党委。团委以及宣传等部门应及时地组织开展多次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座谈会,并将座谈会的成果以新闻和报刊的形式传播。
就教师而言,首先作为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就应该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予以肯定,站在理论的高度给学生授课;其次,要在给学生首次授课的时候清楚地阐述这门课对他们未来的价值,使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
就大学生而言,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点,从根本上使学生既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将趣味性。生动的实例融入到理论知识之中来吸引学生,使这门课在学生群体中有良好的口碑,以起到一个宣传示范的作用。
2。推广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
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合理性应用直接关系到整个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切切实实地提高教学实效就要以创新的理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四法“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发展。
四法“教学方法的讲授法不是单纯地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进行传授,它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语言幽默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审美学的视角来审视整个授课过程,结合课程大纲要求,以自身教学魅力。丰富的教学经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要注重文理结合,结合不同学科学生的需求分层次地教学。演示法的运用促进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真谛,通过播放主旋律的影片来激发大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同时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网络社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社区中划分明确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块,添加一些生动并健康的教学内容。实践法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点睛之笔,实践教育不是形式化的,而是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社会。家庭。校园。课堂。寝室。景点。教育基地等等,这些环境都可以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基地,唯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实践教学才能够落到实处。研究法能够促进研究型小组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教学管理环节科学化与合理化并重
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一是改变思想观念,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全维度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机制,相关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密切配合,出现问题及时。快速地解决。三是坚决地贯彻和落实通知要求,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实施准则。组织协调。机构保障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大范畴中。四是设立完善的激励评价制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认同感,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为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的老师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激励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五是高校应该扩大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投入,在教学设施方面,努力地完善网络的建设,大力地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