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推动赣州三南“(即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这对三南“

来说,既是千载难逢论文网的历史机遇,更是重大的历史使命。

三南“各县应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新举措,充分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圆满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发挥五大优势:三南“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有利条件三南“同处赣粤两省边际南岭山区,其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基本类似,且三南“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具备统一打造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三南“地处江西最南端,与广东6县(市)接壤,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赣粤高速。京九铁路。105国道及规划建设中的大广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处于泛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不仅是江西省对接珠三角“的前沿阵地,还是内陆省份直达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和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直接腹地。

二是资源优势。三南“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具客家特色的人文资源,是全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和粤港休闲旅游目的地。尤其是以稀土。钨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质量优,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之一。

三是产业优势。三南“各县均建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形成了以稀土。钨精深加工和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轻纺。玩具。氟化工。精细化工。特钢。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以及文化创新产业,产业集聚规模初步成形,具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辐射。转移和引进新技术的工业基础。

四是农产品优势。三南“地处山区,自古就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传统。近年来,以生猪养殖和果业。蔬菜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规划建设了省级农业科技园,着力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从而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配套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是配套服务优势。三南“境内口岸设施齐全,设有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机构,并开通了龙南_盐田港“铁海联运,可便捷办理通关。报验。外汇开户。结兑汇。加工贸易合同审批等业务。设在其境内的南昌海关办事处。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南办事处管辖周边6县,是目前中西部省份中唯一在县级设立的正处级海关。检验检疫机构。

打造一地四区“: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功能定位综合考虑三南“的区位。资源。基础条件和产业特点等因素,可将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定位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赣粤产业合作先行区。战略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试验区。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一是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充分利用三南“对接珠三角“的前沿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对接发展战略,着力完善承接平台建设,创优投资环境,把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成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增长极。

二是打造赣粤产业合作先行区。充分发挥三南“地处泛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三南“开展赣粤产业合作区建设试点,允许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领域先行先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跨区域合作发展新途径,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三是打造战略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试验区。充分发挥三南“的稀土。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紧扣国家支持赣州建设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和稀土综合回收利用产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带动优势,把三南“建设成为赣南矿业经济的新增长极。

四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充分发挥三南“现有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围绕赣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充分发挥三南“的农业产业优势和绿色生态优势,在继续做强生猪。脐橙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延长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把三南“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五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依托三南“配套服务体系和物流产业基础,紧抓国家支持赣州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在三南“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园。公路货运甩挂。快速消费品配送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商贸商务。休闲娱乐和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鼓励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把三南“打造成赣粤物流大通道的物流中心节点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思考和建议:建设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高起点规划建设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必须坚持差异化发展,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专业集聚。有序承接的原则,着力实施五项举措,推动园区建设模式。产业承接模式及机制体制的创新,把三南“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内聚力。

1。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共建新模式,推动产业转移多元化承接。

一是试行跨省域合作共建。紧紧抓住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建设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的历史机遇,在三南“现有园区中,划出一定区域或重新规划一个新的园区,由省。市政府统一组织,吸引珠三角“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采取飞地经济“或合作建设“等方式,先行先试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

二是开展省内合作共建。充分利用三南“对接珠三角“的前沿优势,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设立跨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园区,积极与省。市内其他县(市。区)开展合作共建,将承接珠三角“的产业(企业)统一落户。共建园区,在企业产值。税收分成等方面实行利益共享,形成赣粤两地。省内各地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2。科学布局一线两廊三基地“,加快推进园区扩容和产业集聚。

一是构筑一线两廊三基地“空间架构。坚持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原则,以规划建设中的三南“大道为一线,以大广高速。赣粤高速为两廊,在三南“各县分别建设一个基地,形成核心区。拓展延伸区。周边合作区梯度推进的空间布局,实现园区由分散式向联动式发展转变。

二是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产业布局。根据三南“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特点,重新编制各园(片)区产业规划,实施腾笼换鸟“,重点打造以稀土。钨新材料深加工及生物工程。化工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文化创意。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

三是努力延长产业链条。突出联动式承接。补链式承接。可持续承接,有针对性地引进三南“存量产业体系中的缺失链条,通过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延伸上下游链条,加快实现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形成产业关联度高。专业分工细。协作配套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3。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力。

一是建设赣州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以完善内通外畅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为重点,争取昌吉赣铁路和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在三南“设站,加快建设大广高速公路和三南“大道一级公路,力推定南。全南境内的省道提升为国道,全面提升对接珠三角“的大通道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四高“要求,坚持适度超前。统筹谋划,分步推进承接地内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企业不断发展需要。

三是加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园区功能开发和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口岸作业区。无水港“和铁海联运“等现代物流网络以及口岸通关体系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建立强有力的承接产业转移支撑体系。

4。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全力提高产业转移承接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统一制定招商优惠政策。根据若干意见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由赣州市相关部门牵头,以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一个整体,统一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统一对外招商推介,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在承接地内部分园区,建立以专业队伍为骨干。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辅助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由注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由引进一般项目向引进三高“(即高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转变。

三是建立互招共享“机制。统一出台政策,鼓励三南“各县将不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或难以在本地落户的重大项目,推荐到承接地其他园区落户,在项目落户并正式投产后的一定时间内,推荐地和落户地在经济指标及税收返还方面按一定比例共享。

5。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产业转移承接的瓶颈制约。

一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争取中央给予三南“承接产业转移较高的审批权限,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在承接地内实行零收费制“,并视情在各园区内设立工商。税务。规划。国土等分支机构,办理涉及企业申办。税收申报及土地。规划建设审批等相关事项。

二是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承接地内各开发园区管理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等用人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进一步提高园区行政效能。

三是创新要素保障政策。全力打好赣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两张牌,争取中央和省。市在用地。财税。融资。环评。基地授牌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化解三南“产业转移承接的劣势。

四是创新人才管理和交流体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根据承接地各园区承接产业。新兴产业和科技研发的需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

上一篇:建國后生育政策演进的社會學解读【4020字】
下一篇:建设法治湖南”的实施路径与政策体系研究【4655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