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公共品是否是商品,是否存在市场,是当前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学理论界对此问题大多持否定态度。根据公共品的涵义,运用产权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公品市场是存在的。
关键字:公共品;市场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市场一般指私人品交易的市场。公共论文网品由政府供给,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供给公共品不存在交易问题,因而不存在公共品市场“。本文研究指出,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样由一个特别的市场“来决定,同样有其本身的运行规则和秩序。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品和公共物品。公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