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83-02
中央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高等学校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论文网。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随后,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提出了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和大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稳定的大局,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学生不断地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大局和大趋势,使学生形成形势政策观,掌握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形成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立场观点,为今后独立自主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立场。观点,为今后独立自主地把握好形式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智慧。
自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课以来,高校普遍将形式与政策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并以开设常规性的课程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在不断探索和实施的过程当中,仍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包括管理问题,实际效果问题,考核问题等。本文主要是从教学问题方面来考察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授课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各高校根据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集中培训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印发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还有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专门出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习辅导资料。这样决定了每个形势政策课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备课量非常大。
其次,该门课程的时效性强,教师难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是与社会发展和现实的动态性紧密相连的。形势与政策本身是既具有动态性又具有联系性的。社会的热点问题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变化,不断加入新的教学内容。这样难免加大教师的备课难度。由于很多问题比较新,变数比较大,对于教学的理论深度也很难把握。这些都是形势与政策课很难避免的困境。
最后,该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由于全部学生都需要开设该门课程,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为众多有限教师资源的高校提出了难题。教师培训难题,教学专业化的难题,以及教师管理的难题。
针对以上的特点,根据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循环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运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当中。
所谓循环教学,就是在针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开设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循环和专题循环的办法,来开展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也就是学生不变,教室不变,每个老师带着自己的专题到不同的班级上课。其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灵活排课。这种排课方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它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排课系统。可以随时根据上课的班级的多少来调整。老师的增加,减少,或者是校外专家。或者学者偶尔参与进来,都是可以不影响课程的正常进行。还可以根据学生上课时间的差异分为单双周来上课。之所以从第五周开始上课,是因为考虑到新生入校军训的问题。教师备课的时间问题。社会发展变化的问题以及收资料的难度等问题。
第二,有利于进行集体备课。四个或者是更多人都上一个专题,可以组成专题组,由教授牵头,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行政兼职,辅导员兼职等成员组成(视教学需要而定)。分头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既减少教师的备课量,又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用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让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能够在集体备课当中迅速得到学习和锻炼。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老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保证每个教师上课的质量。
第三,有利于教师专题的自由选择。四个老师一个专题,老师可以在五个专题里面选择一个自己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有一定研究的,感兴趣的,擅长的专题来参与。但有一个度要把握,就是一个专题满了四个人之后,就只能在另外其他几个专题里面挑选。这样自主选择为前提的专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把各个老师的优势发挥出来。更能把各个专题的理论高度,学术深度体现出来。提高整个形势与政策刻的层次。
第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在循环教学模式当中,每个教师一学期只围绕一个专题展开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短时间内能够保证质量,教学内容也因为有专家,教授等的参与,还有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丰富内容。有利于充实专题,不断深入,与时俱进。教学质量是能够有保障的。
不论哪种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认可,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在这种方法试行一年后,在全体老师和全体学生当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所有上该课程的老师都赞成和拥护该模式的教学。理由是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备课和上课的压力,可以让老师尽情施展自己的特长,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认为这种方法好,理由如下:
第一,在同一门课程上接触不同的教师,新鲜感能激发他们认真听课。同时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能让学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冲击,对他们认识问题和开阔自己的思维很有帮助。第二,教师讲课是施展个人魅力的过程。因为一个教师一个学期只讲一个专题,同时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能够在备课充分,资料丰富,内容娴熟的前提之下到每一个班去讲课,自然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第三,给学生选课提供了参考。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课程和选择老师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在这种模式中,客观地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一次课的学习,基本能了解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为以后选择课程和选择老师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
在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当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探索和尝试当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在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有以下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循环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模式为补充。形势政策的时效性决定,一种方法绝对不能满足形势与政策课的需要。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抓住重大的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机会,通过报告。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广泛开展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效果。这就需要通过多种其他的模式,比如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辩论赛。校内学生活动。社会调查。网络自主学习等等,来弥补课堂形势政策课的不足。
第二,教学提纲为主,教学资料为补充。在每次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发放给学生教学内容的提纲,以便学生能更明确的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要发放相应的教学资料弥补教材缺乏的不足。形势政策课本身是缺乏教材。而且,各个专题的确立,是根据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集中培训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时印发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还有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专门出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习辅导资料。专题的逻辑顺序,材料内容的系统性,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还有查阅的资料而确定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参看大纲和资料的话,对他们理解知识和学习都有比较大的阻碍。所以,每个老师要编写教学提要,复印后每次课发放给学生,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第三,教师宣讲为主,学生参与为补充。形势政策课时间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但要讲的内容却是非常的丰富。要把一个专题的内容在两节课之内传授给学生,是需要分秒必争的。所以老师的宣讲应该在整个课程当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受众,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参与讨论的需要,为了丰富课堂的模式,这中补充也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以上的注意点之外,还有一些细节的方面也是要考虑到的,这在实践当中都有过曲折。比如,给学生上第一次课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我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很多学生一开始还不很能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授课教师要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和学生说清楚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不会为看到不同的老师而惊讶了。也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同时,循环上课,老师每次上课的地点都不一样,所以要特别的细致。在实施在模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老师走错教室的现象。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对学生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程。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但无论怎样的问题和困难,都是可以在实践和发展当中得到解决的。循环教学模式,可谓是探索了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新路子。在实践当中证明是可行性很强,效果也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当然,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教学。制度。机制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建设,才能够真正提高和完善形势与政策。
论循环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