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及政策启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6。01

中图分类号:F0147;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6-0001-04

1引言

由于集群在论文网实践中能够促进新企业的形成。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及创新能力[1,2],而创新在集群中发生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方[3,4],使得从区域层面激发创新成为欧盟一系列动议的重要目标[5]。为了发挥集群式“的创新优势以应对国际竞争压力,创新集群被OECD当作重要的区域政策工具提出,成为继国家创新系统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框架概念,并被解释为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组织机制。内部关联及演化动力等[6]。由于集群理论广泛的适用性,创新集群“一经提出后就很快被学术界和政策领域所采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创新集群的研究热潮。

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创新集群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学理上的定义,在学术领域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分歧[7],因此,对于创新集群的基本属性进行阐述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欧委会的观点,创新可以解释为在经济和社会氛围中对新奇事物的成功生产。吸收和开发,这一概念将创新解释为不同新奇事物商业化的过程,包括生产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至于集群,其初始内涵为在空间维度的地理临近,这种临近将会通过技术溢出和规模经济产生更多的价值增值,创新绩效也将因为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学习过程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除了空间维度以外,制度因素。组织机制也成为阐述集群本质的重要维度[8],尤其是在技术经济范式中,信息技术加速了技术扩散,集群的本质功能逐渐从传统的地理临近转向为新的虚拟化交互作用。

在现有文献中,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关注创新集群的指标。发展条件。支持机构。竞争环境以及现行绩效,以及合作研究网络等[7]。在区域层面,现有研究试图在国家创新系统框架下重新刻画创新集群关键特征,并在区域层面上研究创新集群是如何催生知识经济的[9]。鉴于创新集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有研究难以给出创新集群学理上的确切定义。借助于地理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将有助于解构创新集群演化的动态特征及其本质。而考虑到生产资本和智力资源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的配置,从全球化视角对创新集群演化展开研究无疑能够为政策实践提供更加贴切的证据。

2全球视野下创新集群的演化脉络

由于创新集群的定义存在过多分歧[10],而且知识体系过于碎片化,描述性内容占据主导,本文将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技术链作为主要维度,对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脉络进行分析。

2。1集群“内涵的演化

在早期的集群内涵中,空间临近是集群重要的实现机制。在区位理论者[11]的论述中,空间临近是一个典型的地理概念: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临近能够带来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和生产外部性等优势。在重工业时代,这些优势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能够通过大宗货物采购。大宗货物运输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随着产品变得复杂化,高技能劳动者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这一阶段企业开始向低劳动成本区域集中,拥有广泛的内部生产网络。能够实现大宗购买和销售,以及具有基础设施便利条件的区域开始成为集聚区。

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企业产品变得更加精巧和智能化,知识获取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并成为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溢出,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成为集群“功能的重要实现方式。由于创新更容易在不同主体互动的情形下发生,而这种互动通常是随机和多元的,非空间性的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集群“的本质实际上已经开始从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临近转化为虚拟的知识交流与互动,集群的临近性可以理解为内部知识链接,同时,集群从生产导向转化为知识导向,网络成为重要的链接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从系统或者网络视角可以对集群中的竞争力。知识流以及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11]。

2。2全球价值链的演化

全球价值链概念有助于从空间维度解释创新集群的形成过程。完整的价值增值链由六个环节组成,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市场销售。利润分配和顾客服务。从最一般的形式来说,价值链就是一个把技术融合于原材料。劳动投入,然后不同的投入被组合。销售和分配的过程,一个企业可以由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组成,也可以更广义地理解为处于垂直分工的某个环节“[1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中最重要的特征,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能力开始被大大加强,跨国企业的垂直整合能力也被加强了。作为结果,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定义核心能力,开始强调创新和产品战略。市场营销,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增加值最高的部分,并削减大量的非核“功能,从而形成大量的碎片。在全球价值链中,领先企业通过强化核心竞争力环节以获得最高附加值,其他环节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被外包到最合适的地方,这样,全球价值链通过贸易融合和生产分离得以在空间优化重组,并在特定的区域条件下演化成为不同类型的集群,其中一些为形成创新集群提供了基础。

2。3全球技术链的形成

科学和技术组成了创新集群竞争力的基础,为了厘清创新集群演化的知识源头,需要引入全球技术链概念。根据牛津辞典,科学可以解释为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理和自然世界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系统学习的智力和实践活动“。技术可以解释为科学知识对于实践目的的应用,尤其是在产业领域“。在实践层次上,科学对于技术的贡献至少存在于6个方面:(1)直接提供新的知识。(2)提供工具和技术来源。(3)提供研究指导。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4)为新的人类技能开发提供研究实践。(5)为技术评价提供创造性知识。(6)为更有效率的战略和新技术提供知识基础[12]。在实践中,科学知识向技术应用的转化关系可以使用创新过程的管道模型“来描述。通过管道模型,新的科学知识不断在技术应用中涌现,如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和商业化等[12]。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资源的重新配置,知识供给出现全球化。分散化的趋势,如科学家的国际化流动。全球知识合作的加强以及国际研发机构的迁移等,这些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环节紧密融合,逐步形成全球性的技术链。

3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路径

在集群内涵的演化过程中,科学和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熊彼特的观点,创造性破坏“将会带来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变[12],这意味着新兴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新兴产业不仅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还能够为科学技术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因而,全球价值链和全球技术链能够实现协同演化。

为了研究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需要从产业演化和技术供给两个维度进行解析。在横向维度上以全球产业结构演化作为标度,在纵向维度上重点关注全球价值链的研发“和加工“环节,为了体现出知识供给的作用,图1中,将全球技术链作为虚线标出,箭头方向表示新兴知识的产出,这样能够系统体现出技术供给和产业演化的关系。可以对每个象限中集群的特征进行提炼,并结合产业演化和技术供给的关系,刻画出不同集群的协同演化路径。

从产业维度来看,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新知识和新技术是主要的价值活动来源,属于典型的创新集群。具体而言,第一象限的集群可以定义为科学与知识集群,主要由大学。研发机构和其他的知识生产机构组成。这类集群通常创造出新兴知识并推动新的技术前沿面发展,最终也会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些集群通常是在国家或者区域层面上通过特定的科学动议和科学战略推动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资源,并且导致颠覆性的创新。从全球视野来看,科学与知识集群通常是全球技术链的实际控制者,是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

沿着全球技术链,知识集群将会衍生出技术密集型集群,在这些集群中新的科学知识不断转化到产业应用领域,在各类科学园或专业孵化器中尤为活跃。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公司大量转移生产性环节到发展中国家以节约生产成本,这些发展中国家也渴望参与国际分工以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导致一些高技术生产集中区域的出现。在这些区域中,跨国公司开始转移部分研发机构以从东道国获得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信息支持,东道国通常也会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使得该区域迅速形成具有持久性的技术密集型集群。

在产业维度,随着产业结构不断演化,技术密集型集群将会衰退为传统的劳动/资本密集型集群。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这些集群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廉价的生产成本,成为典型的劳动/资本密集型集群。此外,第四象限集群的价值增值同样来自于新知识的应用,但是该类集群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其中以创意型集群最为典型,如各类时装集群。家具集群等。四个象限的集群特征如表1所示。

4创新集群演化的动力模型

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构成了相关政策和战略的基础,是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结合国际分工理论中的引力模型“和技术赶超中的推进理论,从全球价值链。全球技术链和产业演化维度研究创新集群的动力来源。在实践层面,这些动力可以来自于政府。市场或者自我组织等方面。从系统观出发可以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推进力。自下而上的吸引力和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力三类。

4。1自上而下的推进力

自上而下的推进力通常来自于政府和相关权威机构,比如各类动议。战略和政策工具,这些推进力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全球技术链或全球价值链培育创新集群。在发达国家创新集群演化的推进力主要来自于供给侧,通过实施相关科技创新战略以保持领先地位,如美国硅谷。128公路产业带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实践中,欧委会在1995年颁发了绿色创新白皮书以催生区域创新活动,后来在集群理论的影响下,欧委会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启动创新集群动议。OECD在1999年颁布了创新启动计划,在2001年启动了创新集群推动计划,极大促进了创新集群的发展。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则在2001年启动了创新集群动议,用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科技创新领域的推进力正在逐步从供给侧向环境侧和需求侧转变,比如创新的公共采购,创新采购的金融支持服务,各种训练和识别机制来促进吸收能力等[13],这提示创新集群的推进政策也应该转向对需求侧的开发。

对于赶超型区域而言,自上而下的推进力经常作为赶超战略的一部分作用于全球价值链,譬如通过优惠政策(包括FDI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吸引国际分工中的外包环节,从而形成许多生产性环节的集聚区,最终演化为技术密集型集群,如台湾新竹的科学园。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以及中国的54个国家级高新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当这些区域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之后,许多更富有雄心的创新目标将被提出,推动这些区域向全球技术链核心环节演化。

4。2自下而上的吸引力

吸引力模型起源于牛顿的重力定律,在经济学理论中重力模型被用于描述贸易流。资本流和不同区域的移民状况等。考虑到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路径,自下而上的吸引力可以被归纳为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来自于全球价值链,也有可能来自于全球技术链,例如寻求低成本优势。某种特殊的创业氛围以及文化优势等。通常而言,这种吸引力涵盖要素禀赋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制度文化优势等。

禀赋优势通常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充分供给,以及宽松的环境规制等,这类优势有助于吸引各种低成本生产环节在特定的区域集聚。市场优势也是重要的吸引力来源,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始接近东道国以获取更加迅速和详细的信息反馈,能够更快地开发新产品。此外,文化优势中的创新精神。对失败的宽容以及对新事物的接纳等均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引致因素,不仅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创新环境,也将孕育领先市场并促进创新集群的发展。4。3集群的自组织力

自组织现象是在研究混沌现象的时候发现的。当足够复杂的相互作用主体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自发出现某种秩序。作为复杂的组织,创新集群具有特定的结构,包括创新主体。产业主体以及相关企业。专业化的研发机构。各种代理机构等,当这些机构被创新网络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秩序。作为内生性动力,自组织力通常起源于主体之间的结构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微观层面上,不同主体之间的链接以及知识流等为自组织力提供了重要基础。通常而言,外界干扰是创新集群内部秩序形成的诱发条件,当自上而下的推进力和自下而上的吸引力产生协同效应时,创新集群就会进行自我良性演化。

综合而言,创新集群演化动力的混合机制如图2所示。

5政策启示

硅谷的成功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情,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全球视野研究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路径,对于研究科技园区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发展中国家具有强烈的经济发展冲动,往往出于增长的需要而参与国际分工,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这些国家通常专注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形成生产性集聚。在这些区域,如果能够协同产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就能够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反之,如果将增长目标置于首位,就会出现多种产业混合发展的局面,最终形成加工制造业集群。

全球技术链为技术赶超提供了重要思路,是许多发达国家制定领先战略的基础。一些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以后,也会沿着全球技术链去推进技术赶超战略,例如在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成为重要的竞争者。从知识网络演化为创新集群是一个充满研发风险和超额利润的过程,应该结合政策。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综合推进。

全球化视野下创新集群的协同演化及政策启示

上一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課程建设与创新【4558字】
下一篇:全球治理视角下的终身學习政策发展【4141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