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政策变迁与宏观政策建议
一。双师型“教师相关政策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日益严重。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职业教育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是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论文网仪电系主任的王义澄先生,他在1990年12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第3版上发表题为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的文章,分析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做法。此后有关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章陆续增多。
首次在政策中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文件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通知指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此后,双师“的提法被政策文件多次提及,如199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教计(1997)95号]文件。国家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面向2l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等。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一方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2004年2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来源上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给出了双师型“教师最新和权威的界定。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总要求“。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发挥好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国家宏观政策建议
一是政府要对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从政策与法律的高度予以重视,将制度与文件落实到可供操作的层面上,激发学校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及社会单位和组织支持参与教育。
二是政府要加强统筹,设置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评估或评价系统及服务机构,规范和明确相关单位的权利与义务,把握工作的方向和程序。政府要加强协调,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化。
三是应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政府拨款资助职业教育的制度,对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的规定要清晰,从而使高职教育的经费来源得以保障,使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到位,高职教师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能得到充分保障,使高素质人才能被吸引到高职教师队伍当中来。
四是制定一套具有实践意义和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资格的认证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然而,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和2000年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来,对职业教育这一特殊教育类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却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这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确是一大缺憾。因此,应将职业教育列为战略发展重点,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并应将教师的社会地位定位于国家公务员待遇,同时相应地提高其工薪待遇。从而使高职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增强,以吸引优秀的师资进入高职教师行列。在资格认证方面,教育部应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在界定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严格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并将认证因子科学设置量化权重,使之具有实践操作性,这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基础。
三。高职职教行业层面政策建议
的行业协会和职教集团应将相关的职业教育问题以立法的程序固定下来:行业协会应经常开展学术交流会议,职教集团应通过职教网络论坛给教师讨论教学提供一个合法的。公平的。公开的。不侵犯知识产权的网络交流的平台,以增加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为例阶段性成果
双师型“教师政策变迁与宏观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