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国民心理因素1945~1952
美国在1945到1952年前后对日本政策有明显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看:1945~1946年初是坚定的遏制时期,有包括赔款在内的一系列遏制措施;1947到1948年底是政策摇摆期;1949到1952年是拉拢扶持时期,1949论文网年美国国会决定取消日本的赔款,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则标志着美国政策正式转变。本文将以此分析其中国民心态的变动。
一。1945到1946年遏制时期美国国民心理分析
二战对美国带来的不仅有好处,还有无穷无尽的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二战结束后美国国民对日本有仇恨的心理。美国自1814年美英战争后本土再未遭受来自外敌的烧杀掳掠,而珍珠港战役中日本人重创了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来自于经济的损失,更来自于心灵上的巨大打击。而正是这种心态使得美国人支持并要求政府和军方对日本开展报复。美国的参战乃至原子弹的使用,战后麦克阿瑟将军的占领,对日本清算式的赔偿金额,都可以看作是这一心态的体现。美国使用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人民雪耻的心理。“,这场战争对美国人来说不同于反德。反意的战争,它是一场报复战争“。太平洋战场上美国的损失也是极其巨大的,美军的伤亡人数在12万到13万之间,虽然远远不及欧洲战场惨烈,也是美国人所不能接受的,毕竟是日本以偷袭的方式将其引入了战争。美国的士兵对日本军人的厌恶和仇恨情绪非常明显,他们对日本士兵没有同情和怜悯,一位海军陆战队队员这样说,向一个日本士兵‘开枪射击……就像杀死一条响尾蛇。’“在这种心态之下,美国战后初期的遏制政策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二。1948年后拉拢时期美国国民心理分析
战争的结束的美国人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同时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导致了政策的变化,其中主要的有四种心态:
(一)超然心态
拉拢的声音想要出现并站住脚跟,美国人首先需要从战争中的仇恨和敌视心态中摆脱出来,美国仅不到4年的时间就摆脱战争仇恨的与美国人的超然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造成这种超然心态的客观原因有很多,抛开美国的优越条件不谈,自1814年美英战争后美国本土再未遭受来自外敌的烧杀掳掠,使美国人很少能够对战争产生源远流长的仇恨感,相反几场战争反倒使美国越来越壮大,同时这个牛仔式的年轻国家对战争本身就没有巨大的厌恶感,因此他们对战争的愈合能力是十分强大的。2006年是珍珠港事件65周年,一位年轻的美国军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恨日本人,然而自豪自豪于昔日的敌人变成盟友。
美国人退出战争与进入战争的速度都是惊人的,杜鲁门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这种让他无奈的国民状态。一旦敌对行动结束,美国人便同样自动迫切要求赶快恢复平民生活。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们在解除武装上有他们那样快。“1946年4月17日,杜鲁门在白宫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讲,国家的陆军复员人数达到了七百万,杜鲁门甚至将其称为解体“。这种惊人的复员速度可以证明美国民众超然的心态。
(二)孤立心态
美国的孤立体现在整个一战和二战初期,甚至影响到了美国战后的国民心理及对日政策的制定。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既受到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的影响。又受到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影响。它们被有选择地用于不同的场合。“
战时的美国人为了胜利可以不惜一切,战后在孤立主义的影响下,希望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的百姓们不愿意继续的在生产线上无偿工作了,美国驻沪总领事卡宾德的一段话或许真实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说:我们可以解除日本一切的工业,并且以必要的商品供给日本,借以弥补日本生产与维持它人民所需之品的不足。。。美国纳税人是不会接受这种解决办法的。“国民再也不希望这样无偿的劳动下去,这种声音要求美国帮助日本自力更生。
孤立心态还影响到了大选,1946年共和党和南部民主党在国会大选中击败新政自由派力量获胜,许多保守议员都是孤立主义者,他们主张置身于欧亚大陆事务之外,减少对外干涉,孤立主义的政党赢得选举,也使美国政策开始转向。
(三)恐惧心态
1945年广岛长崎两枚原子弹的使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根据美国官方的说法,核武器的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美国战士的生命。战后美国官方极力粉饰着原子弹的作用却无法抵制原子弹爆发成功的消息在美国公众中流传,深深的恐惧感就占领了每一个美国百姓的内心。这种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是不是会降临到美国人的头上成为那一段时间甚至直到现在每一个美国人的苦恼。随即日本的投降并没有消除这种恐惧感,反倒使美国人更加的不安,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胜利者,反而他们感觉到他们会是下一个潜在的受害者,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名官员写道,在胜利的时刻,全国民众的情绪比1941年12月珍珠港遭袭还要灰暗。“
对原子弹的讨论变得更不能受官方的左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心态明显的影响到了官方。纽约太阳报记者描述了华府公众的情绪:48小时里,新型炸弹成为公众谈话的唯一话题,整个城市弥漫着一种压迫感。“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也评论说,美国社会没有减弱恐惧的歇斯底里,电台。报纸仍在无休止地谈论原子弹。这种自下而上的恐惧感弥漫在美国,似乎出路就在政策的变动之上,包括对日政策的变化。
(四)亏欠心态
原子弹的使用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1945年日美统计的数据是广岛伤亡20万人,长崎8。6万人,时至2007年,根据日本的有关部门统计,广岛长崎因为原子弹及后续问题死亡人数分别达到25万和14万,经济损失无法衡量。如此巨大的伤亡,对于信奉基督教的美国百姓和美国主流言论来讲,会造成巨大的亏欠心理。
而亏欠心态并非如上述三种心态一样在美国是一种普适的心态,但有相当一部分的美国人对原子弹的使用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有违人性的。美国的修正派一直反对原子弹的使用,他们认为战后对美国为了证明核武的正确性而对可能的伤亡做了夸大的估计。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顾问威廉李海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美国首先使用原子弹表明我们继承了‘黑暗时代’野蛮人所惯用的道德标准。从未有人教我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战争,更不能以残杀妇女儿童来获取战争的胜利。“这种声音虽然并非出自官方,但对于美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道德和宗教上带来的巨大的压迫感让美国人质疑政府的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对日政策。
三。小结
一国制定某一项政策并不会仅仅简单的因为地缘政治或者国家利益就会有一个固定的蓝本,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由遏制到拉拢的变动,受到了仇恨。超然。孤立。恐惧。亏欠等多方种的国民心态影响,在这些心态与其他因素的合力之下,才会导致这种奇特变动。现阶段乃至世界学术界对该问题的讨论分析多集中在国家利益层面,忽视了一过政府的决策者其实也是本国国民,他们的心理也会受到国民心理影响这一事实,从而忽视了对于心理因素的讨论。然而,根据当今的亚洲局面和日本态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这种国民心态主导下的政策变动,虽然符合国民的心理需求,可惜做出的决策却未必是正确的。在心理作用之下导致的政策的转变,酿成了如今日本对国际形势认识不清,对历史不能正视的恶果,在这一问题上的国民心态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和判定。
试述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国民心理因素194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