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下的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建设
一。前言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基层农技推广这最后一公里“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技术传递员“的推广工作落实到位了,能较快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的成果转换率和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工作向来是各级政府管理的头等大事,而且论文网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态势“,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和编制了各种关于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政策,在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建设问题上采取了多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效。当前,虽然广西农业经济在稳步前行,但是由于广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因素,特别是石漠化山区较多,广西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常态问题的困扰和苦恼。笔者通过走访广西部分农村一线,调研分析当前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政府应不断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政策,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二。当前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培训次数少,模式单一
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广西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政策方案来增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力度,采用异地进修。集中培训和实地观摩的培养模式,主要以短期集中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时间多为一周左右。技术培训班的主办单位有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和市县农业局,师资人员有农业科研机构人员。农业院校教师和农业专家等,培训形式多为课堂教学。当前培训模式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次数少,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太少,培训时间短,培训模式单一,培训设备落后,农业技术培训针对性不强。亮点不足。虽然每年基层单位有不少人能参加农技推广培训班,但是能参加厅一级以上的农技推广培训班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人数较少,往往是由县农业局的技术骨干参加。县一级以下的农技推广培训班主要是邀请区级专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修培训,培训地点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广西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各有不同,没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难以满足当地的农业经济需求。通过调研,他们更希望能得到适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技术培训,在学习时间上能得到保障,能学到技术含量高一点的特色农业技术。
2。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青黄不接
在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当中,主要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自于县农业局各站点的在编人员,多套班子,一套人马。不论是县农业局各站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还是农业技术推广站,拥有农业技术本专业的工作人员相对很少,人员数量往往只占到县农业系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年龄偏大。棘手的问题是近十年来农业专业人才引进速度慢和数量少,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编制设置的问题影响,这样就造成了政府可利用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少,年龄老化,引不进,再加上现职人员学历低。职称不高,对自身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另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艰苦的工作环境造成了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想方设法转岗或调离县城,使得人才流失严重,人员流动不够合理。
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认同感低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认同感低是造成人才培养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广西经济相对发展较慢,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广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奔跑于农村一线,不仅要完成上级主管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还要对各农户进行对接式的农业技术指导,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进村进户,田头田尾,室内室外,风吹日山雨淋,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身心兼疲惫,加上下乡时间不固定,经常占用假期时间,自然会减少对家人照顾,容易造成家人的不理解,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职业优越感。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快,大量的有一定知识的农村青年人纷纷进程务工,留下的务农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接受力低,被培训的思想严重,有的地方需要政府给予听课费才勉强参加培训,如果遇上农忙,更是请不动。农户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不理解和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思想怠慢,种种工作生活现况很容易造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这身职业的反感,缺乏职业认同感,甚至消极怠工,更谈不上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4。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广西大石山区偏多,环境杂乱,下乡道路十分不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地点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较差,工资收入不高,下乡补助低,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保障,没有一定的物质优越性,难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各项工作推广的动力来源,如果不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如果做多做少一个样,或者是回报微乎其微,那么很容易打消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当前,广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少,福利待遇低,长期下乡下田身心兼疲惫,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会造成没有人愿意到乡镇一级的推广站去工作,如果没有正当的奖励措施,会使得技术推广工作失去吸引力。
三。不断优化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对策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把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培养好了,能更好地为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不断优化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政策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农技推广应向农技投资推广转变
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民劳动力老化,小农意识强。经济信息落后。学习能力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技术改革创新意识差等问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当地特色农业创业环境,提高农产品产出率,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经营方式十分艰难,关键是政府加快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改变以往等靠要的农技推广人员培养模式,采用资本运作模式,走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建立特色农业推广体系,建立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可采取农业企业+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培养模式,为管辖区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创新能力和有创业积极性的农业企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参与这些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特色种养殖技术,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理论和市场实战性锻炼,把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种养殖技术传送到各农户手中去辐射带动推广,既提高了技术能力,又达到了农技推广的目的。2。加大财政分级投入,增加职业认同感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想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关键是在于如何提高其成就感和优越感,创建有吸引力的财政投入政策环境。当前,广西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资金,2015年6月,财政部为继续大力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央财政下拨了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资金26亿元。但是等靠要中央财政支出是不够效力的,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应增加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养经费的投入,并落实到各级财政管理,加大监督保障力度。应不断加强对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公设备配备,使硬件措施得到充分保障,这是职业认同感的基础条件。另外,合理制定奖励政策,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收入,特别是大幅度提高下乡补助,让他们愿意下乡,愿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愿意接受工作任务,愿意参加技术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使得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有职业优越感。同时还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安心工作,各级政府要积极倡导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舆论宣传提高大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的认识,打造文化氛围,使他们有成就感和荣誉感。还要为基层农技人员解决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个人问题,使他们能安心下乡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打造学习型技术团队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正常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培养工作,打造学习型技术团队,重视培训总过程的合理设计,尤其是县一级的政府在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时使培养管理制度制度化和量化。一是培训模式多元化,推广以实地培养培训为主的模式。二是鼓励农业院校的专家和农技研究所的专家们到基层挂职锻炼,严格落实农业管理和农业研究人员职务晋升。职称晋升与农业推广工作绩效相挂钩,一定要有服务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经历,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三是增加个人培训次数,合理设计培训时间,工学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脱岗实训锻炼得到经济和时间的保证,使他们能安心地进行技术研究。积极实行轮换制度,各地区的技术人员进行轮岗锻炼。技术互补。四是鼓励刚毕业的农业专业大学生。有技术的务工返乡人员到基层一线进行创业和服务农业,为他们进行专项的农技推广培训,使他们的农业技术能尽快的与当地农村农业实际相适应。
4。管理有张有弛,奖惩分明
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成效成果,关键在优化奖励政策环境。广西农业主管部门需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制定专门的奖惩管理办法,鼓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参与农业企业技术研究,采取农业企业+农技推广人员“课题研究的合作方式,划拨专项课题经费,这样他们在农业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产量。创新技术转化问题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研究成果有了经费保障,技术转化成经济效益,能更好地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成立课题项目成果审核小组,只有课题项目结题后才能给予既定的奖励政策,并且在项目成果创新转化问题管理上给予优越的配套奖励措施。(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经济管理干部科研项目:广西农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1KYB002
政策环境下的广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培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