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分析
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2-0129-05
一。引言及文献梳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等政策的有效落实,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目论文网前,国家和地区为了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相继出台了大量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带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密集化与枢纽化,推动了城际间生产要素的空间互动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隐患。作为碳排放大国,在大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进程中,实证测算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城际空间转移问题,对于共建绿色生态丝绸之路经济带“。防霾治霾“。打造美丽西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托比(Tobey,1990)首次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影响[1]。尔后,以翰威特(Hewitt,2008)为代表的学者从国际视角分析了碳排放发生空间转移问题[2]。克拉克?萨瑟等(ClarkeSatheretal。,2011)论证了境内产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区域差距的结论[3]。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以吴先华等(2011)为代表的国际间商贸物流碳排放转移研究[4];二是以李小平等(2010)为代表,采取产业增值与单位产值碳排放系数相乘法对国际间产业区域转移碳排放的研究[5];三是以杨骞(2012)[6]。张为付(2014)等为代表,采用动态分析法测算省际间碳排放空间布局的研究[7];四是以李磊(2012)为代表,采取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经济区内商贸物流碳排放转移的研究[8]。
综观国内外可查阅的相关文献,以交通经济带为研究视角,研究地区间碳排放问题很是鲜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视角的交通运输地区间碳排放研究更是阙如。因此,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研究样本,以交通运输碳排放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这条经济带上各地间交通运输碳排放的空间转移特征。差异及程度大小,以期测算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特征,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推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及美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目前,在测算碳排放的方法中,较科学易操作的是参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准法。即对样本年度所消耗的各种化石资源折算为标准煤系数,以0。7143∶1的标准将其换算成原煤,进而计算碳排放系数及碳转换系数(见表1。表2)。考虑到交通运输碳排放存在空间动态的非均衡性,为了较准确地测算其碳排放变化的空间动态特征,文章参考张为付等(2014)对CO2排放测算方法,[7]从动态分析角度,选取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各地的6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项目,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指数。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指数等模型,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变化率空间差异,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的计算公式为①:
(二)数据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
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以年均11。01百分号的增长率增加了2。76倍。其中,陕西(34。74百分号)。新疆(30。08百分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占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两地区的占比高达六成以上,均呈现出逐渐增长之态势。甘肃(20。69百分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占比适中,呈现出在2000~2008年占比趋势逐渐下降,2009~2014年渐转上升的趋势。宁夏(10。59百分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较低,尽管其占比在趋增,但增长幅度并不显著。青海(3。89百分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最低,2008年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最高达31。45百分号,尔后几年的占比渐而下降(见表2)。(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均呈现出了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随着经济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略有增长,尔后逐渐减少,表明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低碳排放的发展趋势渐而呈现。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地区结构来看,青海地区最小(年均0。1316万吨/亿元),宁夏地区最大(年均0。3264万吨/亿元),次之分别是甘肃(0。1862万吨/亿元)。新疆(0。1645
表3显示:15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0。9260万吨/亿元下降至2014年的0。8571万吨/亿元,下降了7。44百分号,年均下降率为0。045百分号。陕西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变化最大,上涨了67。61百分号,呈现出年均0。4034百分号的增速之势。新疆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上升了4。95百分号,年均增长率为0。1542百分号。甘肃。宁夏地区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1637百分号。0。2993百分号。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逐渐凸显,而新疆。陕西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在下降,其中,陕西的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下降最为显著。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
表4的相关数据显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除了青海地区小于1以外,其它四个地区该项系数值均大于1,按系数大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表示15年来,青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渐而向外地转移,陕西。新疆。甘肃及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相对转移。
分时间段来看,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期间,即,2000~200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仅有青海小于1,表明西部经济大开发大发展的同时,陕西。新疆。甘肃。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向本地内部转移的规模在增加。2010~2014年,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均有小幅下降,其中,宁夏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系数值变化最为显著,从系数值大于1转向小于1。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转移系数值仍大于1。表明最近这5年来,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逐渐减速,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呈现出向外地转移的态势,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日渐凸显。(2)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表5的计算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系数大于1的仅有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转移系数均小于1。即15年来,西北五省(区)的宁夏。青海交通运输碳排放相对向外地转移,其余地区均向本地转移,按照向本地转移的速度大小排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陕西。新疆。甘肃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
分时间段来看,2000~2009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期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相对较低。其中,该项系数值大于1的有陕西。青海;系数值小于1的有甘肃。宁夏。新疆。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陕西。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而甘肃。宁夏及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则向本地内部转移,即甘肃。宁夏。新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2010~2014年,陕西。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空间转移系数值小于1,甘肃。宁夏。青海的该项系数值大于1。即最近5年来,陕西。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相对向本地内部转移,陕西向本地内部转移的速度显著快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相对向外地转移,转移速度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宁夏。甘肃。青海。这表示陕西。新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相对较低,而甘肃。宁夏。青海则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相对较高。
分地区来看,陕西在为期10年的西部大开发阶段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最大(大于1),尔后转为最小(小于1),说明陕西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向外地转移转为向本地转移,陕西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在快速下降。甘肃则与陕西相反,从西部大开发期间的最小值(小于1)渐而上升为大于1,说明该地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从向本地转移变为向外地转移,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上升。宁夏与甘肃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变化趋势相似,近5年呈现出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的态势,并且其值最大,转速最快,说明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上升速度最快。青海。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变化趋势均有所递减,其中,青海该项系数值在不同的两段时间均大于1,尽管有所减小但变化并不显著,表明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外地转移的速度在减慢,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有所下降。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向本地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不断下降的速度仅次于陕西。
(三)实证结论
通过对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见表6):青海的两项指标值显示均外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出地区,也是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增长最慢。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表明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高。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空间转移指标单项外向,表明宁夏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陕西。新疆。甘肃三个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均内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入地区,也是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增长高于经济带均值的地区,表明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高碳排放。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相关数据的实证测算,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1。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以年均11。01百分号的增长率趋增,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以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变化,其年均下降率为0。045百分号;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内向,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高,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外向,属于交通运输碳排放调入地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相对滞后。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
2。陕西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均值与强度变化率均为最大,交通运输碳排放增速明显;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的规模与强度均显著趋增,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快速下降;2010~2014年,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速度不断递减,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属于西部五省(区)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最低的地区。
3。新疆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趋增,其均值位居第二;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增长率均显著高于西北五省地区的平均值;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下降较为显著;交通运输碳排放向本地内部加速转移,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不断下降;2010~2014年,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向本地内部转移速度次于陕西而渐减;属于西部五省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第二低地区。4。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自2009年以后渐转上升,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均值较高,属于西北地区仅次于陕西。新疆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增长较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空间转移系数值双内向,呈现出本地承载了外地向本地较高程度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逐渐下降,属于西部五省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质量第三低地区。
5。宁夏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小幅趋增,其强度变化率有所下降,2000~200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强度均向本地内部加快转移,该地区承载了外地向其较高程度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转移。2010年以来,其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及强度均转向外地转移,交通运输转向低碳发展态势逐渐凸显,交通运输碳排放质量渐而提升。
6。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与强度系数值均最小并呈下降的态势,单位经济增长的交通运输碳排放最少。2000~200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强度均相对向外地转移,2000年以来,其规模向外地转移速度趋增,其强度向外地转移速度稍减,呈现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质量最高而有所降低的特征。
(二)政策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西北五省(区)向西延伸,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运输通道不断的优化发展,通道上的物流。人流。金融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加速会引致地区间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迅速变化。在气候变暖。雾霾危害及国际减排压力的发展环境下,为了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新常态的目标,切实高效地打造交通运输低碳化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显得任重而道远[9]。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不断趋增,地区间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为了有效地控制各地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平衡地区间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规模与强度的相对差异,各地政府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设置各种交通运输排放规模上限,测算各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分解交通运输碳减排任务;优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出台加快交通运输机能改造与技术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尽快淘汰高碳排放。推广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地区间碳排放交易制度,设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预警体系,配套交通运输碳排放奖惩措施,引导西北地区各地交通运输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注:对于某年缺失的数据按照能源统计年鉴中年度区域能源消费量进行折算。
②依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相关数据整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