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竞争的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藏文化所体现的艺术形式。建筑风格。民族风情,以及宗教文化与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相互融合,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环境与氛围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把论文网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族文化旅游概莫能外。目前,藏文化区的旅游空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藏文化旅游资源的高聚集性,诱发形象遮蔽效应和替代性竞争,导致旅游资源整体效能下降,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为此,本文旅游空间竞争的基本理论,分析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竞争的影响因素,探寻青海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实施旅游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竞争的主要对象

按照旅游空间竞争理论,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竞争产生的基本条件一是多个旅游地处于同一旅游区域内;二是各旅游地具有相同的民族文化成分。

藏文化区分布于辽阔的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藏族自治州县。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为考察对象,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从东到西(甘肃―青海―西藏)。从北向南(青海―四川―云南)各旅游地相互比邻的藏族文化旅游圈。藏文化的标志,比如寺院。殿堂。佛塔。转经筒。唐卡。壁画。法器等,在各旅游地区都有突出表现。所以从旅游需求角度而言,甘肃。云南。四川。西藏都是青海藏文化旅游的潜在竞争对手。

旅游资源的相似度决定着旅游空间竞争的程度和类型。甘肃以雅丹地貌和戈壁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形象,四川。云南的藏文化旅游特征较为明显,但是,九寨沟。黄龙。香格里拉等奇山秀水旅游早已文明天下,因此青海与甘肃。四川。云南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替代性竞争。青海是继西藏之后的第二大藏区,藏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7百分号,在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西藏一直是青海旅游空间竞争的主要对象。

二。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在空间竞争中的地位

旅游空间竞争是在旅游区域内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旅游流在各旅游地之间发生此消彼长和旅游市场结构再组织的现象。旅游空间竞争的最终结果反映到旅游人数及收入等指标上。从2000年到2014年旅游指标上看,两地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西藏的增长速度比青海的快,西藏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04百分号,青海的为13。98百分号,仅为西藏的一半。旅游收入2010年以前,西藏的绝对量虽不如青海,但增长率却大于青海;自2010年开始西藏的旅游收入绝对量也超过青海,2010年青海的旅游总收入为71。02亿元,西藏的达到71。44亿元,比青海高出0。6个百分点,自2014年高达204亿元,高于青海1。1个百分点,且西藏的年均增长率为27。57百分号,青海的为23。47百分号。无论是从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总人数来看,西藏的增长速度都要快于青海,长此下去,西藏的旅游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形成绝对优势,逐渐抑制青海的旅游发展,最终出现两极分化,导致优者更优,劣者更劣,形成马太效应“[1]。同时西藏因为马太效应“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导致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青海难以展示其应有的魅力。又因为西藏的旅游产业链也较长,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为游客提供较全面的旅游产品,青海的旅游收入来源主要是旅游点门票,而西藏主要来自旅游住宿和购物等,据统计,2006年,青海省国内过夜游客人均在青花费1146元,而西藏自治区国内过夜游客人均花费4400元[2],仅过夜人数,青海就远不如西藏,青海的弱竞争力致使西藏最终成为旅游目的地,青海成为西藏的旅游过境地。

三。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竞争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形象遮蔽效应

旅游地形象遮蔽效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的形象形成遮蔽[3]。西藏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比青海多了一半,产业开发的资源基础较深厚。而且所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与当地藏族居民的生活和宗教习惯息息相关。从知名度来看,西藏的知名度远大于青海,西藏旅游业起步较早,历史渊源久远。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留下了著名的布达拉宫;元朝时期蒙古大汗忽必烈划分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清朝确定了西藏与今云南省。四川省和青海省的界线等。同时它还是西部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藏族的民俗传统也保留的较为完整,因此游客愿意去西藏体验藏族与佛教文化。特别是大尺度和中尺度旅游者,会选择西藏旅游而放弃青海,入境游客人数能体现出这一点,无论是从入境游客的绝对量还是增长速度来看,西藏都要明显优于青海,青海的入境游客最高有5。17万人,而西藏的入境游客最低达到5。11万人,基本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并且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由此看来,青海的民族文化旅游一直处于青海旅游的形象遮蔽之中。

(二)旅游产品开发单一

民族文化旅游者到民族地区参与民族文化旅游,追求的是感受一种民族文化氛围。体验一种民族文化生活,其不仅仅用以观赏性的游览,体验旅游和科考旅游的价值也很高,同时能够带动吃。住。行。购。娱多个行业的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然而青海旅游资源仅以观光为主,景点门票占旅游经济的绝大部分。能够让游客切身感受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也不成熟,体验型的资源未能充分开发,不能提高游客重游率。据统计,来青海旅游的游客60百分号以上皆是以观光为主,商务和文化科学研究活动不多,不能很好地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三)可进入性条件差

可进入性也是青藏两地替代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国际旅游者和省外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难易程度以及省内的旅游条件和设施等。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西藏的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大大增加了西藏的游客,从2000年至2005年西藏的入境游客最高只有14。94万人,而2007年创历史新高达到36。54万人,旅游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对青海的旅游发展构成了威胁。根据距离衰减“规律,两个具有替代性旅游资源的旅游地中,距离客源市场较近的有较大吸引力,西藏属于边疆地区,距离客源市场明显比青海远,但更多的游客选择了西藏。这是由于,近年来西藏的旅游发展较快,旅游设施较为完善,在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方面要优于青海,据统计2010年青海的星级饭店有84家,西藏的达到102家,在其他设施方面,西藏也略胜一筹。据此,西藏的交通一旦更加完善,青海的竞争力就会更弱。

四。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塑造差异化旅游形象

旅游空间竞争主要是旅游形象的竞争,要着重开发最有特色的资源,避免旅游形象定位重叠,实施旅游形象差异化定位策略。由于西藏是纯藏族自治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定位就是藏族歌舞表演。藏民族艺术品等文化产业项目,形象定位清晰。简单。明确。虽然青海的藏族人口分布也颇多,但是如果青海着力发展藏族文化形象,在资源特色和产品差异上无法与西藏抗衡。人们一提到西藏就会最先想到布达拉宫,提到青海想到的是青海湖,所以西藏的特色名片“是布达拉宫,青海的特色名片“应该是青海湖,还有青海的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一大品牌优势。因此,西藏突出了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形象定位,那么,青海应该借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关于九寨沟的旅游形象定位策略,将人文和地文相结合重点突出地文形象带动人文旅游形象,不妨将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形象定义为万水之源“。充分利用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和中华水塔―三江源“的传播途径,打造旅游品牌。

(二)实施区域旅游合作

建立协调的旅游空间竞合关系是解决旅游地间过度竞争。规模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必由途径,青海应与周边省份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空间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将青海和西藏单一的旅游资源组合起来,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结合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使青藏地区作为一个民族特色旅游地区在中国旅游地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提高藏族旅游区的整体实力;游客在感受藏族文化的同时也会到青海感受其他民族文化,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旅游市场的共同开发。旅游空间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区域组合,青海和西藏旅游资源具有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两地属于毗邻区域,要打破两地的行政区划界限,通过交通线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建设特色旅游区,联合塑造旅游形象,实现资源使用最大化,使游客尽可能的停留更长的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二是产品组合,以青藏铁路为依托发展区域联合,其中著名的景区景点有:青海湖景观带。昆仑山景观带。长江源头景观带。羌塘草原景观带。那曲到拉萨景观带,这些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将联合打造出青藏高原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垄断资源,此外,青海湖在滇青。陕青。青川等跨省旅游枢纽干线上,与周边的甘肃。四川。陕西。宁夏。贵州等省份联系,共同打造中国最完整的西部旅游目的地,联合开发西部风光游和民族风情游,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青海省的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青海的交通体系存在两大缺点,一是国外游客和其他省游客进入本省难,二是省内旅游景点交通不便。因此增加国际航线非常必要,同时要完善省外与本省的交通体系,另外尽快完善省内旅游景点的交通路线也很重要,可以增加直达旅游景点的公交车以及旅游专线,同时设计更多的旅游线路,使游客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游玩更多的地方。另外加大对青海旅游的支持,使其不只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吃住和购物的条件也要提升上去,使其旅游服务设施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旅游空间竞争的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上一篇:旅游电子商务的肇庆旅游资源网站的研究【1570字】
下一篇:旅游者感知的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发展對策刍议【5354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