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30-03

一。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高等教育贡献良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论文网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需求旺盛,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规模急剧扩大,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旅游管理已升格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与工商管理平行。旅游高等教育为旅游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行业急需人才,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旅游管理出现明显的人才培养供需矛盾。一些地方院校的旅游专业开始出现萎缩之势,尤其是单校旅游专业本科生数量萎缩的趋势已有加速和扩散的情况。近年来,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成了一大难题;即使能在本行业就业的,往往也流失严重。旅游本科毕业生的业界低就业率及高流失率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形成鲜明对比。旅游高等教育从规模盲目扩张到逐步停滞及至萎缩的发展过程,显示出旅游高等教育与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繁荣昌盛相背离,与中外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势头相背离。这种背离所能证明的,不是旅游业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是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出了些问题,不适应或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说明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出了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供需矛盾进行仔细调查和思考可以发现,在旅游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发展过快过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高校实行了大规模的快速的扩招,此时又恰逢旅游业开始井喷式增长之时,故高校旅游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旅游管理成为高校覆盖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到2011年,全国已有967所高校先后设立了旅游管理本。专科专业,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达到数十万人。由于发展过快过急,导致整体开办水平提升不快。培养质量良莠不齐。(2)培养定位不准。旅游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合理定位的问题,在这方面虽然很多高校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仍然不尽人意,突出体现在就业上,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与旅游管理专科生。职业高中。职业技校的学生相比在专业操作技能上处于劣势,而同旅游管理硕士相比理论功底又明显不足,因此,在行业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状况。(3)培养路径单一。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理论知识,轻操作技能,重学历文凭,轻工作经验,脱离经济。脱离生产的倾向。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如管理。经济。地理。历史。外语。中文等,专业背景往往呈现较为浓厚的母体色彩,缺乏应有的主体特色并进而导致培养路径单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与社会。市场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未能汇聚多方面力量,通过多种途径。锻造多样化能力,多元协同。复合培养。

(四)现状分析的改革方向

综上分析,对于非研究型的大学特别是地方高校而言,其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改革重点要明确认清旅游行业及旅游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全面完整,综合素养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路径改革要紧密围绕这一基本判断和能力结构来展开,为达此目标,必须在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二。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协同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作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高校协同创新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类别,内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外部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其参与主体都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二)多元协同培养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扩张,以及国内社会经济文化迅速现代化,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旅游大国。2012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29。6亿人次,收入22706亿元人民币;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万人次,多项指标均处于世界前列。旅游业的高速成长对旅游人才提出了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更高要求。从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看,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积极的行为动机,丰富的功能性旅游管理知识和商务知识,较强的实践组织管理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立体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良好的道德素养。协调能力。创新精神。价值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制度设计能力等。如何培养真正能适应旅游业界新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开放实践型人才。专通“结合型人才,是目前各大地方旅游院校面临的紧迫难题;这就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路径与机制。三。韩山师范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韩山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等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韩山师范旅游管理学科开办于2001年,至今年已招收本科生13届,已有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百分号。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特别是在我院于2013年申获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

(一)多元协同培养路径改革的基本思路

地方院校旅游高等教育的应用型。职业化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应当是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向。过程。步骤从根本上影响着人才的特征和质量,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如何对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当前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道难题。韩山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理清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路径。建设多元协同培养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再通过多元协同评价体系来检验多元协同培养的效果,以此进一步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二)多元协同培养路径改革的主要目标

1。理清多元协同路径

准确定位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过程。步骤。重点等,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理清多元协同培养路径。

2。建设多元协同平台

通过校内教学及改革。本地社区公益实践。校外基地见习。校外企业实习等人才培养多元协同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真正适应旅游业界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3。构建多元协同机制

构建多元协同培养的体系和机制。建章立制,将多元协同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制度的形式有效固化下来,保障多元协同培养路径的顺畅及多元协同教学。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切实提高地方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应用管理能力,增加学生参加校外实践管理活动。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4。确保多元协同效果

通过理清多元协同培养路径。建设多元协同培养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有效运营多元协同培养平台,确保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通道。并提高行业有效就业率。稳定率和专业发展。

(三)多元协同培养路径改革的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政教协同的管理体系

成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二级单位主管教学领导及学科带头人组成,旅游管理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在其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改革有关制度建设。多元协同“教学模式具体培养方案的制订。对提供培训平台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实施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推动具体实施工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多元协同培养制度,突出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多元协同。复合培养的研究取向和实践取向,加大专业资源投入,建立各种奖励和激励机制,实施绩效综合考评。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走班制教学。校外课程教学。学分制教学。双导师制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2。构建2+1+1“的课程体系

进一步调整优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元协同的2+1+1“的课程体系,以将学生打造为知识面宽。语言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其中,2“即前2个学年,为通识。基础课“教学年,为专业适应性体验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方式,建设旅游管理学科基础平台,即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烹饪专业进行全方位整合,开设学科基础平台课。第一个1“,即第3个学年为专业教学年,此阶段突出和加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烹饪专业方向课学习,重点加强主干专业课程建设,侧重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我校旅游管理与马来西亚。泰国联系紧密的特点,在第3学年中开设泰国语。马来语等第二外语作为专业选修课,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后一个1“,即第4个学年为专业特色“教学年,专业强化和实践阶段,重点安排能够强化。提高旅游企业特别是酒店经营管理能力等专业特色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同时,在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等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复合能力。

3。打造三位一体三协同“的实践体系

三位一体三协同“的实践体系即:课堂实验教学―课外科研项目实践―专业实习(含见习)“――三位一体“和课堂理论教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相协同“。国内校企协同培养与国际合作交流培养相协同“。产。学。研相协同“――三个协同“。该体系依托校内外。国内外实践基地,以横向课题为牵引,增设贯穿大学四年的课外科研项目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大学四年中必须参与一项课外科研项目(前三名),把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的优质资源,实现从学习型向职业能力型。从单知识点向多知识点。从单一的课内向课内外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打造出实践环节“多层次。全过程不间断的培养路径,使本科生通过接触实际,经受锻炼,真正体察到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从而实现早进课题。早进社会。三位一体三协同“全程渗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导师制,从大一第一学期末综合师生各方面的情况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每名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在8人以下,导师全程指导学生除了课程实验教学以外的所有实践教学,评定所指导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实践“课程的成绩,协同专业实习(见习)带队老师完成学生专业实习(见习)成绩的评定。部分优秀学生可利用教学实践周。寒暑假时间到协作单位或实习/实训单位进行短期培训。

4。设计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能力和技术上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改革了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作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分别占能力总评分的20百分号。20百分号。50百分号和10百分号,每项一级指标再设二级。三级指标,并标出各自的权重系数和评价标准,一共设有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41项。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协同的,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社会企业及学生本人都应成为评价主体;评价的客体是多元协同的,不再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优劣,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为开卷或闭卷笔试。口试。设计制作。技能操作。用人单位鉴定等多种,评价方面涵盖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作业。章节小测。实际操作。技能比赛成绩。课程设计制作成果等多种方式。同时,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不再只停留在校内评价,人才培养的水平需要社会认可,所以在评价体系中,社会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引进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和评价,通过授课。指导课堂实训。担任校内外实训指导教师和担任职业竞赛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5。拓展校企多元协同的广度与深度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拓展多元协同合作的广度及深度:第一,突破传统合作企业的行业和范围,实现合作企业的多元化。例如,除了酒店和景区,还尝试在旅游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建立实习基地;第二,利用本地区的东南亚侨胞资源,拓展海外实习基地。第三,在合作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合作企业的层次和丰富实习岗位的安排。第四,在目前就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人才订单“和股份合作“的深度合作模式。第五,借助校企合作基地,鼓励任课教师柔性下企业,到合作基地挂职锻炼或与合作基地联合完成应用型科研项目,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多元协同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

上一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760字】
下一篇:旅游管理教學中地方文化的渗透策略【3058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