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比较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客观分析目前山区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山区乡村旅游优势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字:山区;乡村旅游;优化策略。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论文网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尽管乡村旅游在起步较晚,但由于迎合了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和田园生活的体验需求,迅速的发展起来,并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旅游方式[2-3]。

山区乡村旅游指开展于山区的乡村旅游。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在全国23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区);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50个主要繁衍生息在山区,因此,目前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民族乡村旅游都是在山区开展的。的山区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为地形上的隆起和经济上的低谷,全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也分布于山区,在山区发展乡村旅游对振兴山区经济。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区乡村旅游地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泛,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如乡土气息日渐缺失,旅游产品特色趋同等,导致部分山区乡村景点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因此面临一些困境。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山区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寻找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为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1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

1。1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优。

山区面积广大,且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以山地面积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山区山峦重迭。密水相间。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如观光。探险。考察等,能分别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另外,山区的村庄绿荫环抱,溪水清澈,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更符合游客休闲的需要及对乡村的真实感受。

1。2受城市化影响较少,后发优势明显。

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历来受外界的影响较小。由于现代文明对乡村的介入较少,不少山区还保留着大量原始。独特的奇风异俗,也尚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更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和风情,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地方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

1。3山区乡村旅游符合游客新的心理需求。

从游人需求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的需求逐渐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扩展。以往城市居民到郊区出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早出晚归,过夜者甚少,现在则呈现多样化。差异化。过去游客只关注休闲,现在更多的走向了体验。娱乐。教育等全方位的层次。山区特有的资源,让游客观有风景,食有美味,住有条件,购有特产,玩有体验,给了游客自由体验的基石,无论是哪一种群体的游客,均能在山区找到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及产品。

1。4地理位置由劣势转为优势。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的出行线路在空间上延展开来,由近郊逐渐向远郊延伸[4]。根据对四川省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目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空间距离选择比以往增大,居民对乡村旅游出游半径逐步扩大,约有59百分号的游客选择的出游半径为1~3h车程的范围;32。1百分号的自驾车旅游者选择1~2日游,38。5百分号的自驾车受访者认为周末理想的出游距离为100~200km,超过了以往只属于城市周边的近郊型乡村旅游,地处远郊的山区进入了这个圈层。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郊工业气息大增,远郊因发展滞后,环境纯自然,食品纯天然,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离市区较远的山区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客源地。

尽管山区乡村旅游有很多开发的优势,但从最初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发展到现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地没有突出地域的优势,发展迟缓。

2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模式单一,功能单调。

最初的山区乡村是从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旅游地具有简单的观光和休闲功能,其主要特点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此时的山区乡村旅游和近郊型的乡村旅游没有本质的差别,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感受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就可以了,于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大行其道。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结构单一。功能单调的的山区乡村旅游形式还是满足了很多游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能够观光和休闲,还希望乡村旅游地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教育。娱乐。度假等方面的功能。但直至现在,山区仍然有许多乡村旅游地沿用初时的经验与模式,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内容千篇一律,无法满足游客的要求,更没有突出山区的优势,功能单调。

而近郊型乡村旅游由于交通方便,距离客源地较近,更能吸引游客,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进入瓶颈阶段,走入困境。

2。2旅游产品趋同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

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现在的民俗村寨到度假休闲村,似乎类型多样,但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区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很少。首先,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性质类同,均以山区。乡村。生态做为主打品牌;其次,同一区域的山区在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方面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同区域的客源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范围内山区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另外,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域之间趋同。区县之间趋同。村域之间趋同,比如,从青海到西藏到甘肃到四川,都有藏族风情的山区乡村旅游点,但各地的开发模式甚至待客模式均相同,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缺乏特色的旅游地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导致游客的重游率越来越低,山区乡村旅游也就因此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支撑。

2。3景观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山区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乡村“和其特有的山区气息,然而,在很多山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并没有了解游客的真正需求,误以为将乡村的景观建设的漂亮就是吸引游客的杀手锏,于是将原有的纯朴自然乡村景观改造成城市的翻版,统一化的墙面,标准化的建筑,规范的市场,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将山区乡村旅游地变成了山区乡村土地上的城镇“,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使其失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4],同时也使游客失去了选择和兴趣。

2。4旅游要素结构不合理,形象不突出。

旅游者对客源地的选择因时因地而变化,但受市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必须高度关注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山区乡村旅游地特色的缺乏是因为不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其旅游要素结构的不合理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山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和选择意向。游客选择山区乡村旅游,是希望能够真正看到山景,体会到山情,品尝到山味,感受到山风,然而目前一大批山区乡村旅游地提供了和近郊乡村旅游一模一样的产品,没有注重游客选择的吃。住。行。游。娱。购各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环境的协调,没有打造出真正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3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化策略。

3。1去城市化,还原乡村印象。

山区乡村旅游与近郊型乡村旅游相比,乡村“

的优势更明显,在开发中,应尽可能的还原质朴天然的乡村面貌。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其发生地是乡村“,必然有区别于城市或城镇的本质属性[5]。城市化的喧嚣和忙碌是游客特意逃避的,因此,区别于城市性的乡村印象是山区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也是山区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近郊型的乡村旅游地出现的首要问题是城市化的倾向,而这点恰好是山区乡村可以弥补的。山区乡村清晨安详,夜晚宁静,这种传统的乡村印象最符合游客对于乡村“的心理感受,故在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尽可能的远离城市化的影响,还原农村本色,展现农家风情。让游客的脚步在山区乡村空间里旅行,精神在山区乡村概念中旅行,将山区乡村的本土面貌完整地展现于游客面前。

3。2延长旅游时间,打造短期休闲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

随着对节假日的进一步调整,短时间的假期越来越多,再加上平日的双休日,城市居民的休闲习惯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短距离。长时间“的休闲方式。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民外出旅游住宿为0夜的人数比例为59。3百分号,但在关于希望的逗留时间调查时,有高达40。6百分号的被调查者愿意在乡村旅游住宿[6],这说明乡村旅游的度假市场很大,但近郊型的旅游地没有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客源市场。城郊型的乡村旅游地距城市中心区近,交通发达,大部分游客的逗留时间为半天到一天,但山区一般距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一天或半天之内的旅途会让游客疲惫,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将其距离上的劣势变为开发的优势,通过开展生态观光游。青山绿水休闲游。绿色生态考察游。原始森林探险游等多主题的旅游活动,有效延长旅游时间,打造旅游度假花费不高,适合2~3d天的短期度假,与周末双休日和新的假日制度的闲暇时间相符合的短期休闲度假地“,让游客在悠闲的乡村环境中度过长短适中的假期,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

3。3开发乡村性强的原生态旅游商品。

与近郊型乡村旅游地相比,山区乡村具有的最大优势是尚未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而保留了相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的产生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商品,即使同一种人文环境,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当地土特产。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都是游客感兴趣的内容。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山区乡村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如田间地头的水果,现摘的毛豆等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的农作物对看惯了超市里商品的游客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还有城里不易买到的商品,如农民自家生产的最接近生活的最绿色的最生态的,也是受游客欢迎的;还有些是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商品,特别是地域文化明显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原生态产品,均是近郊型乡村旅游地所缺乏的。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大规模的城乡交流活动,乡村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值都经由交流的过程表现出来。因此,将原生态的文化和产物在交流展现给游客,是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3。4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营造四园“氛围。

从乡村旅游产生的哲学渊源来看,进入后工业文明以来,都市的喧嚣,环境的恶化,工作节奏的加快,时刻激发着人类思想最深处贴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推动着旅游者远离城市,走进田园,回归乡村“正是回归自然“的一个部分[7]。山区拥有山体的天然,具有生态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对回归自然的强烈向往,因此,从本质上说,山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山区这个特定区域的一种旅游形式,而这种旅游形式必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才能突出其魅力。

游客对山区乡村旅游地的期望是要有优美的风景。保持完好的山体自然生态。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的整体,从而能够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娱乐。健身等目的,这种期望体现出游客对于山区乡村旅游的需求。首先,它必须是乡村的环境,是具有乡土特点的田园“;其次,它应该是能够让游客感到赏心悦目和快乐的乐园“;它还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鸟语花香的花园“;最后,它应该是可以让游客放下一切烦恼,放松心情的家园“。这四园“的氛围是山区乡村提供给游客的精神产品,也是目前追求自然和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希望在乡村旅游中达到的高质量体验。因此,山区乡村旅游应围绕四园“环境,营造家“的氛围,为城市居民打造第二个家“。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HEJM,LILH。Astudyontheconceptionsofruraltourism[J]。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dition,2002,28(5):125-128。

[2]李书山,杨吉安,方锡红,等。兴平沿渭农业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构想[J]。西北林学报,2009,24(2):201-204。

LISS,YANGJA,FANGXH,etal。SWOTanalysisandth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foragricultureeco-tourismdevelopmentalongWeiheRiverinXingping[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09,24(2):201-204。

[3]庄立娟,秦安臣,赵志江,等。河北王家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报,2009,24(3):209-213。

ZHUANGLJ,QINAC,ZHAOZJ,etal。Evaluationontourismresourceanddevelopmenteva1uationofWangjiazhaifolkcustomvillageinHebeiProvince[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09,24(3):209-213。

[4]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__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WUBH。Astudyon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ReBAM):Shanghaicase[J]。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1,21(4):354-359。

[5]黄洁。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J]。思想战线,2003,29(5):24-26。

HUANGJ。Soilcomplex,familycomplexandagritourismdevelopment[J]。Thinking,2003,29(5):24-26。

[6]马治鸾。成都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与升级新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11):203-207。

[7]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17(2):47-50。

MENGR,LIUJW,YANGCY。Aprimitivestudyonthemutualrelationshipbetweenagritourismandthewesternurbanization[J]。HumanGeography,2002,17(2):47-50。

上一篇:山东省旅游行业新职业发展初探【4036字】
下一篇:山西产业向旅游业转型分析【3006字】

香格里拉来滇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1982字】

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4547字】

韶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對策【4392字】

青海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青年旅游视角下的社會主...

青年旅游者茬乡村旅游中...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