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
作者简介:关兵(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李伟(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论文网/j。issn。1672-3309(x)。2013。02。04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08-02
民俗“一词,在中国早已有之。管子?正世就曾提到:料事务察民俗。“礼记?缁衣则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在古文献中,民俗之民“字指普通百姓,可衍生为民间。而俗“字则为习惯。也就是说,某一种行为经屡次。经常的重复或模式化,可能就衍变成为俗。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民俗,即为百姓习尚,民间习俗。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也是变异文化,它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关注现实人生。变迁滞后文化的核心所在。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类型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较好的旅游体验。
邢台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的旅游市场中比较,与国内。省内其它旅游目的地相比,民俗旅游项目可以发展成为其特色和优势。本文将从邢台市的民俗旅游资源。旅游价值。开发策略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邢台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曾4次建国,两次定都,商代祖乙帝曾迁都于此,战国时是赵国早期国都,东晋时赵石勒又建都于此。隋唐时邢台称谓邢州,自元朝至清,改邢州为顺德府。这些都使得邢台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民俗历史文化资源方面,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为代表,拥有郭守敬纪念馆。黄巾起义军寨。义和团议事厅。邢侯墓。清风楼等享誉国内。省内的一批著名历史文化遗址。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风波亭“等人文景观。民俗宗教旅游资源方面,北武当山山顶有真武大帝庙,和邢台县的小西天同为中华道教名山。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传说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始建于北周时期,这里是观音菩萨出家修行之地,是国内久负盛名的女庵院。开元寺在邢台旧城内东北隅,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忽必烈诏立为皇家寺院,明代时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野寺钟声为邢州八景之一。扁鹊庙始建于秦汉,鹊庙仙迹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民俗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天河山――中国爱情山,位于邢台市,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邢台还拥有丰富的戏曲民俗文化,邢台四股弦。邢台梨花大鼓。隆尧秧歌。威县乱弹都起源于邢台,被称作邢台的四大地方戏,也全部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丘神马。招子鼓。柏乡牡丹花会。武松传说。泽畔抬阁等众多民俗也已成为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精品。
为了更好地促进邢台市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理。综合的开发,赋予民俗旅游产品更深的内涵以提高其品位。在邢台市英谈古村落的开发中,应注意强调民俗的原版性,在当地居住区选择原有村寨加以保护和完善,展现其民俗的原有风貌和现实生活状况,这就可以全面发掘英谈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展现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提高英谈民俗旅游自身的品位。
第二,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现有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如邢台市南和县的白雀庵。邢台市的扁鹊庙都属于以静态游览为主的项目。这类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因此动态的。参与性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扁鹊庙被誉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现为4A级景区,在实际开发中就可依据这种方式。比如举办庙会,吸引天下善客到此游览,参与庙会。节庆。庙会本身就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游者观赏或参与这种庙会活动,可以最直接地了解。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大大提高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获得丰富的旅游享受。
第三,注重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有机结合。民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可移性。民俗活动除了在本地开展活动,吸引游客,还可以移到自然风情区和其他旅游城市进行表演。交流,从而实现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有机结合,可利用现开辟的民俗旅游线和建成的民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区。民俗博物馆。民俗娱乐城等形式带动民间绝技绝活。民间歌舞。民间小吃。民间编织等手工艺品的综合开发,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引进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以及国内外旅游城市,作为固定或流动性项目,参与到观光旅游和文物古迹游中,使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四,加大宣传民俗旅游产品的力度。要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把相关信息展现给大众,不但要让本地区的人知道,而且还要让邻边地区甚止让更多的人了解。
第五,及时解决民俗旅游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民俗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之旅“的旅游项目,其魅力在于能够使游客欣赏到异地他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创造。但如果没有社区的参与,民俗旅游便不可想象,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正确处理政府。开发方与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分配关系,动员社区居民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的民俗资源,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
第六,创造民俗旅游的市场品牌体系。民俗旅游市场品牌体系的创造首先建立在分工体系的基础上,有了分工体系,进一步是特色化的体系,最后形成市场的品牌体系。邢台市民俗旅游市场品牌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联合,通过地区之间的联合。景点之间的联合,互通自己的优势资源,带动整体的和谐发展。现在邢台市的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简单的体系,很多地区已经构造了大体上有差异的品牌,应该在此基础上,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开拓市场,建立品牌体系。
民俗旅游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地方文化能真正得以弘扬和保护,就必须杜绝肆意亵渎和歪曲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的现象。因此,高品位开发利用民俗资源是举棋之关键。高品位开发指旅游地在民俗资源开发上,要正确瞄准本地区的资源特色,结合邢台市及周边地区旅游环境,把独特的风情民俗展示出来,开发建设民俗旅游资源,就应当对当地民俗资源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开发方向,确定文化定位,尽最大可能挖掘出当地民俗资源的潜力。
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丰富的旅游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实现其旅游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将成为邢台市民俗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又一新出路。
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