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4-0027-03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e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inruralareas,ith论文网aspromotedruraleconomyvigorously,hasnarrowedthe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butalsohasbringedthreatsandchallengestoruralenvironment。AccordingtoinvestigationofruralenvironmentinthecontextofurbanizationstatusandthecurrentChinas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legalstatus,thepaperanalyzedthecauseofenvironmentalpollutioninruralareas,andputforwardthelegalmeasurestoprotecttheruralenviron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heruleoflaw。
Keywords:Urbanization;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Legalissues
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而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割,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环保设施几乎都建在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被忽视,致使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目前,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肥农药及地膜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巨大,甚至已经超标,加之,大棚的普及,农用地膜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不仅使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2)农村的农作物秸秆的燃烧造成了农村的空气污染,还有农村的畜禽粪便污染加剧,由于的畜禽养殖场大都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所以,畜禽的粪便处理就造成了问题,养殖场的污水排放问题,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污染水源,同时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还有,畜禽摄入并排出的过量的氮磷对环境的污染[1]。(3)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及时处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加,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使周围的环境恶臭,蚊蝇滋生,不利于人体健康。(4)乡镇工业污染。农村的乡镇企业虽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布局不合理,加之,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大量排放,污染了当地的大气。水源,导致农村的天不再蓝,水不再清,空气不再清新。(5)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农村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而农村环境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城市的污染向农村的转嫁。中国环境绿皮书认为,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新特点是由城市向农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2]。城市垃圾大量运往农村,随意倾倒在河流。田间,堆积成山,时间久了,垃圾渗到地下,污染当地的水源,危害人体健康。
2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
2007年,国家环保局等7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宏观上指出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原则。方针和目标,对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3]。尽管国家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实践中农村的环保问题与立法相脱节,比较落后,还存在立法和执法上的问题。
首先在立法上,目前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立法的地方层面的立法。国家层面的立法如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水土保持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防治法等法律,地方立法层面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厦门市等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颁布了省级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已经制定并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2]。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
其次在执法上,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在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是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的环保意识本来就薄弱,加之,乡镇条件落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不够,环境监测。执法能力,网络化建设,环保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对违反破坏环境的行为执法约束力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3。1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公众参与所谓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4]。在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及其淡薄,就是农村干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模糊,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当地的环境为代价,乱砍树木,乱捕杀野生动物等,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完全不在乎环境的好坏,只看到了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环境保护靠大家,维护环境只靠政府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地全民参与,才能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然而在农村,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环保意识淡薄,加之,农村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环保组织缺位,农村环境的保护自然就缺少公众及社会组织的参与了。
3。2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完善首先,的环境立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只有针对城镇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而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山东省城镇容貌和卫生管理办法,但是没有关于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现行的立法中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很少,以城市为中心,未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问题保护的问题,城市与农村的落差大,由此导致了农村环境立法的缺位。其次,在农村环境保护的一些领域如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化肥农药的污染防治方面。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方面。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环保执法手段等方面地方环境立法也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和空白。再次,的地方环境立法立法思想陈旧,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精神,立法技术落后,立法能力有待提高,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突出。
3。3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体制缺位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保执法体制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多部门多层次的执法管理体制,国务院设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市政府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县一级的环保机构为最基层的。这样,就会造成执法主体势力割据,权利分散,权责不明,基层的环保机构会成为上一级环保机构的附属机构。同时,乡镇一级并没有设专门的环保机构,而县级环保部门对乡镇的环保事务的监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乡镇接受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入驻农村,使得城市的污染转移到农村。加之,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执法队伍建设薄弱,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对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地惩处,执法程序不规范等。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监督力度自然也就上不去,往往为了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使许多监督政策不能得到实施,法律得不到执行,监督变得苍白无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5]。
3。4农村环境违法成本低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非排他性,污染者和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低,甚至在农村都没有成本可言,乡镇企业就会肆无忌惮地污染当地的环境,而环境污染后的负担则会转嫁给当地的居民和政府。目前,的资源及环境的核算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成本无法计算,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以及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还力不从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譬如排污收费制度,尽管它对污水的排放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但是,无法将外部性全部内化,而且排污费实行的补助原则,还会将80百分号的费用返还给企业,加之没有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使得污染严重的局面还是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4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措施
4。1树立法治理念,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环境保护要法治不要人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法法修改后,享有立法权的地方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农村环境的保护更是要提上法治的日程,将农村的环保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以及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摒弃环境保护靠政府,转变旧观念,引导宣传法治的观念来保护农村的环境,鼓励引导公众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参与,调动人民群众的环保积极性,实现政府和群众共同治理农村环境。农村学校。村委会要积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向人民群众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从思想上改变旧有的观念。
4。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填补立法空白。要立足全局,科学立法,在立法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立法要坚持公平。持续。协调。生态安全的原则。把农业。农村。农民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或者制定专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6]。在立法中做到城乡均衡发展,另外,填补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农药的污染防治方面。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方面。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环保执法手段等方面的欠缺和空白,通过立法填补空白,以保证有法可依。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保障权,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立法,保障立法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统筹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法借鉴国外环保法制经验,与国际环境法接轨。完善环境标准与制度,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收费制度等,建立农村环保责任制度。
4。3加强环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环境执法是保障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关键。要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就必须完善环境的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构,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意识,规范执法行为。
首先,完善环境保护的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构。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管理的专门环保机构,各地的环保工作由统一的环保机构行使职权。其次,法律中明确界定执法责任,依法履行职权,按有权必有责“来确定执法责任,对环境执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如改排污浓度限定为总量限定。提高收费标准等。再次,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严格环境保护的许可。审批。收费。赔偿。强制执行等程序。最后,提高执法意识。依法行政的意识。执法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农村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环保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4完善监督制度在坚持原有的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建立内外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环境监督制度。发挥上下级政府间的监督。环保机构内部的垂直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共同起作用的监督模式,尤其要保障公民的监督权,鼓励并奖励公民检举和揭发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如电话。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等,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内部行政监察制度,按照有法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完善地方立法的监督审查制度。建立备案审查制度,以及违宪。违法的专门审查制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及时定期的清理环境保护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