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后危机时代,外部需求极具下降,国际制造业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开始真正落实,信贷骤然紧缩,都给中小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企业经营风险加剧,融资更加困难。但同时,新型城镇化,金融市场改革,产业转型新需求,网络经济的普及,又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论文网。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在后危机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从企业经营看,更加规范,科学及具有持续竞争力,是促进企业获得更好金融服务的必要条件。同时,金融市场的改革也努力为重要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渠道。产品及服务。
一。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特点
后危机时代,重要企业的经营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包括转型压力大。竞争加剧而利润越来越薄。成本及税负负担重。
业务转型压力大。金融危机后,生产成本及节能减排要求的加强,以及市场需求的升级,大量传统中小企业的低端产品及生产技术无法满足消费者及政府的要求,不转型必然逐渐死亡,但转不好会导致迅速死亡。2010的企业调查显示约有45百分号的企业家认为民营企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这一比例从2008年以来逐年上升。转型升级不仅对企业本身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有较高要求,更面临极高的淘汰率,毕竟以品牌,技术活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下整合的概率更大。
竞争加剧,利润越来越薄。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及产品流通的空间。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充分,平均利润率不断走低。另一方面,国际制造业转移带来巨大冲击,东南亚,拉美及印度等地区更加廉价的资源吸引了国际制造需要;成本及税负负担重。人力成本大幅提高致使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功短缺,如2010年调查显示,90百分号的企业表示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此外,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行政收费部门18个,收费门类多大69个大类,子项上千个。的纳税成本居于世界前10位。
但同时,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国内市场的发展都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加长久的机遇,如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内需。产业绿色化及高级化带来的品牌价值及利润空间,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等。
城镇化创造巨大内需。新一轮的城镇化及城市的升级,带来了各个产业的巨大需求。未来十年国内城镇人口比重若突破60百分号,那么社会消费总额将实现翻倍。尤其是未来的高层次需求,给高价值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企业带来契机;产业转型带来的品牌价值及高附加值。尤其是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强劲的需求增速;企业信息化提升经营效率。企业应用ERP,信息化办公系统,在大福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尤其是网络经济下,企业大量实体化投资将节省下来,利用信息通信设施就能创造价值;国际化经营提升全球竞争力。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寻求国际化的资源整个和市场开拓,对外进行投资,利用国内的产业背景支撑,能够走出一片天地。
二。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出路
金融危机后,央行连续十几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资金的流动性受到严格控制,市场信贷规模锐减。同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锐减,尤其是东部沿海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不断出现,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例如2012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动荡,各类金融风险案例并发,其中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更是风暴的焦点。上述两个方面原因都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在危机下,企业的经营性资金不足,通过本身的资本积累进行再投资基本不可能。而中小企业之间原有的关系性融资,也由于普遍的经营风险加剧而断裂,尤其是各地报出的民间融资案例使得这种渠道很难走通;直接融资方面,通过股权,债券,风投等进行投资门槛原本就很高,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要求的条件,另一方面,大量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增长普遍不被看好,因此非银行金融市场很少接受该类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能够进行直接融资的,大多数是新型行业企业或转型升级成功的传统企业,但这类企业在所有中小企业中的比重很小;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原有的信贷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尤其是近两年楼市的转向及地方债的违约,给银行心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经营环境恶化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比以前更大。
本次金融危机后,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只是国家政策的导向,而是市场发展已经到了优胜劣汰的阶段。因此,在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应区分需求是否与产业发展趋势一致。例如,有些中小企业无法成功实现转型,对于该类企业应提供退出型的金融服务,而对于某些具有转型潜力的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导向匹配的渠道,如风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金融市场无论是机构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都需要多样化。从近两年来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基金,风投或网络小微信贷,在信息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农业产业化,互联网服务业等。
除了金融市场外,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也开始发挥作用。在许多创新工业园区内,不断涌现许多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新创企业,如毕业生创建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都是借助政府的优惠政策及启动资金的帮助。与以往的政府融资平台不同。越来越多的政府重视本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优胜劣汰。对于落后产能,如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坚决淘汰或转型升级。而收到扶持的优质企业带来高附加值,高品牌认知的回报,也让地方政府尝到甜头,因而更加愿意加大投入。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繁荣。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已经开始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加上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市场经济改革的决心,产业升级及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需求者,中小企业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力求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在金融市场中博得青睐。
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改善的新措施
从根本上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得症结在于需要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风险配对关系,即融资需求与融资供给的多元配对。既有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也有针对高风险甚至已出现风险的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及产品。这就要求从企业经营和金融市场多元化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中小企业应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融资话语权
从金融服务供给者角度看,当然希望中小企业能够具备更优质的资产,稳健的经营及良好的信用。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是金融服务市场中稳健的供给者,只有相对风险较低的中小企业才能与之匹配。因此,中小企业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顺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调整业务结构,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创新,树立品牌,增加企业可持续发展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小企业财务及信用信息的不健全,也是金融服务提供者对其保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企业的风险及价值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贸然为之提供信贷。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健全经营,财务及信用数据库,为融资申请提供可靠的支撑。目前,企IT化已逐渐普及,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企业的所以数据都可以得到清晰的记录。以此为契机,企业应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财务方面。只有以此提高企业经营的科学性及透明度,才能说服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匹配的金融解决方案。
2。加快金融市场多元化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市场的结构
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规模庞大,且大量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产品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优质企业规模相对较少。而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被迫转型,被整合或退出市场。这一转型过程中,既有优质的先进企业,也有重新起步的转型企业,更有大量整合或退出的企业,不同企业的风险不同,金融服务需求业也不同。而相对地,金融市场的结构仍然处于单极状态,传统商业银行及保险机构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这些机构的风险接受和市场覆盖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多元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市场的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融资渠道及产品,服务。
3。创新融资模式,降低金融风险。
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抵挡较大的风险,而如果以企业集群为单位,形成具有地域性品牌特征的集合,不仅能够共同抵御金融风险,还便于金融服务的供给。企业集群的作用在于集群的竞争力及集群管理组织,如商会,政府主导的监管单位,协会等,能够对集群内的金融需求进行规模化运作,并能够集中控制风险。例如,在分散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和竞争都很盲目,缺乏差异化,因此面对需求的变动时,累计的经营风险很大。而集群状态下,内部能够形成区别其他区域的集群竞争力,且容易形成品牌,生产和流通得到合理安排,因此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规模化的金融需求利于管理,且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因此更加原因投入资源。
4。加强金融服务业的立法及信息化建设。
民间资本规模庞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缺乏生产的资本基础,但由于缺乏立法及科学的运作经验,许多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乱像丛生,不仅没有起到服务的作用,反而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机遇金融市场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应加强金融服务业的立法及信息化建设,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对海量的企业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和大数据挖掘。在科学的引导和法规的保障下,新兴的金融服务机构才能走向专业化经营,中小企业才能真正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
四。结语
金融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不是暂时的困境,而是一次变革。已经提出多年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在金融危机后,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其对企业存亡的意义。后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概括而言,是正确的供给者为正确的需求服务。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方式不同,而只有不同风险接受水平及服务模式的金融机构才能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细分融资需求,细分供给市场,并进行有效的匹配,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出路。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