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士大学正式创办于1939年,它是在战火不断,高校纷纷内迁的大背景下,在战区丽水开办的一所大学。在抗战中,它的生存环境相较于内迁的大学更为艰难。英士大学原名为省立战时大学,1938年由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开展筹备工作。1939年5月又“遵照教育部指示,为符蒋总裁于十九年间拟设英士大学之意旨” ,经浙省府委员会会议后决议将省立战时大学改为了省立英士大学 ,以纪念陈英士。到1943年,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将省立英士大学改设为国立英士大学,从此进入国立发展时期。英士大学在1949年以后宣告解散,院系并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虽然存在不过十年,但是其时英士大学对于浙江的高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一方面来说,它为战时不便转移以及在战区接受完中等教育即将升上大学的青年提供了继续求学之处。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又体现了当局者的为战后重建做准备的远见。 尽管英士大学在战时救济了大批失学青年,但是抗战结束后英士大学却没有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复员计划相继展开而摆脱发展的困境,由于教育部政策的重新调整,英士大学实际发展状况与学生和教职员所预期的发展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从而激起了师生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的情绪随着校方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的激化以及学生们数次努力的毫无结果而不断加深。加之当时国统区的学潮风起云涌,1947年5月英士大学爆发了势态逐步扩大的学潮,英士大学三百学生分批晋京请愿,并且有百余人参与了当时的五二O运动游行,这是教育部、校方以及对学生抱同情态度的教授都没有料想到的势态。尽管学潮最终平息,但是这次学潮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由于以英士大学为对象的相关学术论文并不多见,仅有许高勇在《兰台世界》中发表的《试析抗战时期的历史使命》 ,主要分析了英士大学的建立背景以及战中的情况与使命,对于英士大学在战后的发展尚未涉及。而以本次学潮为主题的文章也都集中于文史资料中,如白育林的《忆英士大学》 、辜巽平的《迁校运动始末》 ,相较于学术价值此类文章的史料价值更高。可以说,关于英士大学在1947年5月的学潮还没有前人做过具体的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其时的报纸(主要是申报、正报等)、期刊以及浙江档案馆所存资料中的相关记载,以期系统地论述此次学潮发生的原因以及势态不断扩大直至发生质的变化的一个过程,同时来分析此次学潮的重要意义,既是对文史资料的一个补充,以促进英士大学在内战时期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希望能够对战后学潮研究有所作用。

一、 学潮的成因

从学生在晋京途中向各报申诉的立场来看,这次学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学生有三方面的诉求:迁校址、换校长以及恢复医学院。这三大问题由来已久,但是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一)迁校地址的调整

三大问题中最为根本的就是迁校问题。英士大学作为一所战时创办于战区的大学,为战争所迫在抗战胜利前频繁地转移。1939年10月,英士大学正式开学。校址定于丽水、松阳。工学院设于丽水三门寺、医学院设于丽水县通惠门,农学院则设于当时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所在的松阳,定址白龙圳。为战争所迫,英士大学先后迁往云和,泰顺等地。随着频繁迁移,对于这一所新生的学校来说损失的不仅是稳定的学习环境,他们同时也面临校舍不敷使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这使英士大学学生更加重视对战后英士大学校址的问题。而这种重视在战后教育部复员计划的重新调整中转变成不满直至对抗的情绪。

上一篇:淘宝钻展投放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和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

杭州大华饭店酒店专业实...

杭州大学校园快递满意度研究+SWOT分析

女大学生寝室人际矛盾的情绪管理介入探讨

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探究

大学生毕业旅游产品之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大学生自助游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探

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大学...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學习兴...

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劳务...

内外兼修,提升企业党建科學化水平【2115字】

ASp.net房屋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融合面...

经典题型中的微分中值定理

不同英语写作水平学生议...

提升制造业信息化的政府人才政策研究

温度自动记录仪设计任务书

當前村级财务管理存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