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西五市的主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艺术文化
(1)舞蹈艺术文化
①张掖顶碗舞
顶碗舞是张掖的一种民间流行舞蹈,一般由六名男子表演。表演者头顶瓷碗,口衔竹条,一手拿小碟及一手拿有铜铃和红丝穗的筷子,按照节奏击打瓷碗并晃动碟筷,表演各种舞蹈动作,碗却稳坐表演者头顶。
②金昌节子舞
节子舞俗称打节子,是金昌市永昌县的一种民间舞蹈。相传由古时骊靬人“鱼鳞阵”演化而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节子又名霸王鞭,用近一米的木棍制成, 画彩,中缕孔穿铜钱,一般由四人到几十人表演,舞时“嚓嚓”作响,伴随鼓声,亦舞亦武,节奏欢快,动作灵活多样,气势宏大 。
③武威攻鼓子舞
攻鼓子舞有“中国西部鼓魂”之称。传说苗庄王军队被围危急之下借鼓藏兵器,突围获胜,遂击鼓庆贺,由此得名。羊皮鼓长约20厘米,直径20厘米,用枣木鼓槌击鼓舞蹈,由数十名精壮汉子表演,表演者身着黑衣黑裤,头裹黑布,插着雉鸡的彩色尾毛,脸上画着鲜艳的油彩脸谱表演由小锣、打击乐伴奏,大鼓指挥,队形随音乐变化,气势排山倒海,反映西部威武雄壮的美。
④河西秧歌
秧歌作为一种河西五市传统的民间舞蹈,又叫“社火表演”。说、唱、跳相结合,锣鼓伴奏,人物角色丰富,以彩扇、绸袖为主要道具,步伐踏着鼓声,节奏分明。自娱性很强。以春节为主要活动时间,农村各队各社走街串巷,往来于各个居民区“闹社火”拜年,群众参与,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2)音乐艺术文化
①裕固族山歌文献综述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以畜牧业为主。主要聚居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水草丰茂,90%分布于河西五市的张掖市肃南县,其余的分布在河西五市的酒泉市黄泥堡乡。由于裕固族特殊的迁徙历史和文化背景,裕固族民歌独具风格,内容多为反映本民族迁徙史和生活,代表作有《萨娜玛珂》、《西至哈至》《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等。
②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民间吟唱艺术。河西宝卷韵调散韵相间,内容丰富,包含了宗教内容、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人民的社会生活等方面,讲唱地点包括庙会、娱乐场所、家庭院落等,广泛流传于河西各县市农村,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