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城市环境恶化导致“生态城镇”发展的必然
1)生态城镇的由来及发展 “生态城镇”率先出现在西方国家的环境治理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追求物质高度丰盈的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引 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触发了人们对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讨论高潮。[2]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进行了一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 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镇”的概念。[12]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镇 化成为了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城镇化的召唤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 多的人从农村脱离进入城市生活,各种资源要素加快速度涌向城镇。
近 10 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一年约提高 1。5 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以每年 2000 万的速 度递增,未来 20 年里,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 70%以上。[10] 这意味着城市化的发展在让更 多的人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同时,还加重了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负担,整个世界会面临前 所未有的生态难题。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我国提出生态城镇发展政策是参考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系列生态城镇发展理念,立足于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从不同中寻找共同性,兼顾考虑中国城镇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和 人口等之间的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主题,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生态城镇之 路。
2)国外生态城镇理论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重视工业发展忽略环境保护,承受了气候变化之后环
境污染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因此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城 镇发展的首要目标。
塞奇·拉脱谢尔提出“反增长计划”,认为"为了增长而增长对生物圈承受极限造成 了极大压力,因而是不可取的,生态危机尤其是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使得反增长对缩减 经济规模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因此,应该用一种非增长的社会来替代目前增长的社会。”莱斯特·R·布朗认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A 模式’, 一种为‘B 模式’。‘A 模式’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模式是造成现在地球高油价、高排放以及粮食价格不断攀高的主因。”因此布朗认为中国城镇绝对不能仿 照‘A 模式’进行发展。[15]Parking/Craig 认为“慢城的打造主要是基于慢食和慢节奏的生活理念,时空的快速 化要求用慢来磨合,并坚持慢的政治思想和理念。慢生活将成为生活的主流,慢城市将成 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13]LM lumsdon 认为“慢旅游作为旅行的新模式在旅行模式中日益受到重视,惬意旅游的 典型是慢游,游客在慢行过程中充分体验旅游的情绪和对环境的意识,这种旅行将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并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13]3)国内对生态城镇的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一员,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在 1978 年被列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长远计划中,许多科学研究者开始在各自的领域从理论或者实践的方面对城镇化生 态问题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7 年在北京召开的“城市及城 郊生态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态学研 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