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我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在地质公园相关理论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贾秋容,齐海燕等人在《地质公园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技术与市场》2015年第9期)中从6个方面对目前地质公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通过问券调查结果评价目前国内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孙建武、孙克勤在《世界遗产下中国地质公园现状与进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中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及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分布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在世界遗产视野下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管理进行探索;赵汀在《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近况和东南亚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地质通报》2008年第3期)中提出虽然10余年来地质公园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各国地质公园的发展仍很不平衡,这些关于地质公园的现状、管理与建设方面的论文、论述还有很多,对地质公园的管理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徐红在《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成因初探》(《地质评论》1999年增刊)中认为玄武岩熔浆喷出地表未固结之前的双扩散对流和固结成岩阶段后冷却收缩作用可能是形成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原因;肖增岳、王一芬在《嘉山至六合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学初步研究》(《岩石学报》1985年第2期)中通过研究嘉山至六合地区新生代玄武石的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了岩石学特征讨论它们的成因;陶奎元,岳文浙等人在《南京六合地质公园综合评价》(《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第2期)中对六合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其融科学性、观赏性、独特性于一体,这些对六合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论文、论述也有很多,推进了对六合地质公园的研究,对保护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提出要打造特色的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有的也只是对于六合国家地质的建设提出改造意见。由于六合国家地质本身的科普市场是有限的,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在我国迅猛发展,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现象逐步显现,导致地质公园的形象模糊、缺乏品牌个性,加上竞争的加剧,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现在只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来说很难占据市场优势,因此我希望在科普基地的基础上将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一个有特色的户外主题公园。
2 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2005年9月六合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完成建设工作,揭碑开园。景区由“三群一湖”组成,即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层群和金牛湖。目前已建成的景区有桂子山、金牛湖、瓜埠山、灵岩山景区。公园是华东地区距今935万年到1620万年间新近纪火山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发育典型的盾火山。1996年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考察后认为,它是探索地壳深部地质的天然窗口,与火山相伴广泛分布有熔岩石柱林,其规模、形态和观赏性,均处于同类景观之前列。公园是华夏一绝
——南京雨花石最集中的产地,是雨花石文化最浓厚的地区。冶山是一座古矿山,在我国铁矿采冶史上有重要的一页,其还在运行的窄轨小火车每天都会从桂子山下经过,是一道在全国也很稀罕的人文景观。公园还融合了茉莉花民歌、六合农民画等特色文化,更有六合特色美食相伴,令人流连忘返。瓜埠山景区里面分布的是火山群和石柱林群的地质遗迹;桂子山景区拥有的是石柱林群和雨花石层群地质遗迹;灵岩山景区主要是雨花石层群的地质遗迹,在不同景区即使拥有相同名称的地质遗迹仔细研究也是不尽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