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行,加大政府改革,并在重塑政府理论框架下,地方政府职能不断的革新,表现出适应新经济的新特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基本任务的转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基本职能的转变,更强调经济性、法律性、服务性和间接性的政府发展模式;相对弱化旧有的职能模式,不断地转型政府职能重心。从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向现有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适应新常态的必要性
2014年5月10日,总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在最近召开的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因此,新常态下经济不同于过去旧常态下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了解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特征以适应其发展。
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下,中国新常态表现出:
第一,经济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注创新,多挑战”。在面临着国际大环境与国内复杂形式下,中国调整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进入换档期,出现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注入创新驱动。面临大环境下的不确定性,积极迎挑战,抓机遇,促发展,适应新常态发展。
第二,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在面对新常态下,国家更强调社会治理和全面进步,而面对社会治理的重大任务,主要表现在加大依法治国,综合施策,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要求政府落实到位,这是我国政府推进治理理论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
第三,生态建设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经济下,中国更注重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文明、和谐、创新的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有助于“美丽中国”的早日实现。
第四,与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相似。一定时期的发展,深化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推行深化改革目标是顺应了新发展趋势,既体现了与时俱进,也是适应新常态下的核心特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各方面发展,是通往实现“中国梦”的必要路径。
第五,国际形势复杂化成为新常态。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新局势,由于格局的变动,呈现出复杂严峻形式。同时,“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打造实现经济的优化升级,全面建成小康,以及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因此,要及时改善和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适应经济发展。在面对这种新形势下所带来的必要性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改善民生,完善社会法治体系
地方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新常态下,地方政府着力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法治政府,促进服务政府的建设。
(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由于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环境的破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目前,进入新常态下,政府利用职能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既保障公民的健康,也带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箭双雕”的收获,正是运用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来解决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很好的调节了矛盾,是顺应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