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究前人关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观点和建议,笔者发现目前对新开发的黄龙岘茶文化景区的研究还比较少,故而想借鉴前人对其他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黄龙岘景区自身发展状况,对其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1。2 文献回顾
现如今,在旅游文化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凭借茶产业的支撑,“旅游+茶文化”的旅游方式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当然有发展就有阻碍,茶文化在实践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不好的现象,急需专业人员的阐释与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们挺身而出积极进行有意义的研究。笔者就此查阅文献,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五个方面,分别是背景与条件、内涵与特征、价值与意义、类型与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等。阎友兵,戴月珍指出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部,资水中游,雪峰山北麓,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梅山文化底蕴浓厚,而且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浓厚的茶文化内涵,非常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发[1]。钟晓鹏、王晶亮及曹霞,分析了安徽开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将其总结为茶叶资源丰富,茶品种众多,茶产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以及茶文化丰富多彩等[2][3]。处于起步阶段的“旅游+茶文化”新颖旅游方式,不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研究者也相当的关注,例如学者王京传分外关心此事,他在国内茶文化旅游的大基础上,明确地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和行动上的缺乏。这个问题首先是经济利益的曲解及更甚的程度上破坏茶文化旅游的原有韵味和核心价值;其次是“旅游+茶文化”的相关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留滞;再者旅游和茶文化本身就缺乏有力的附加结合关系,发展“旅游+茶文化”还缺乏高素质的引导人才;最后就是广告宣传和产品运营的力度不够[4]。在以杨妮为主的杭州茶文化旅游研究案例中,明确指出上述涉及的问题:形象不具有独特性,不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另外也指出广告宣传缺乏力度、产品项目单一,还缺少参与性[5];另一个以毕剑为主的案例中,明确指出在信阳茶叶节期间,旅游开发存在着严重留滞问题、茶叶节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错位、茶叶节的内容中“旅游+茶文化”的粘合度不够、广告宣传缺乏力度、节日规模较小[6]。
大量的文献阅读使笔者对茶文化旅游有了深刻的了解,前人对国内其他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研究成果为笔者研究黄龙岘特色茶文化在理论和方法上指引方向。
1。3 研究方法
笔者在撰写本篇文章时,首先用了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近况,帮助课题的确定和研究。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利用大三暑假大四寒假及五一、国庆等旅游黄金周以及各个周末的时间在黄龙岘茶文化村对游客的个人信息及旅游者偏好进行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2。55%。另外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景区内茶馆、民宿、土特产等商家的营业产品、经营情况、收入以及景区建成后的影响等进行调查,归总数据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图表结果。最后运用实地研究法,对黄龙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茶文化旅游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开发对策。文献综述
2 发展黄龙岘特色茶文化旅游的现实基础
2。1黄龙岘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2。1。1自然资源
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地处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的西南方,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境内层峦叠嶂、湖潭棋布、生态良好、风景优美,一直以来都有“化境黄龙岘”和“龙岘茶乡”的美称。景区内拥有的茶园总面积达2600亩,竹林面积达2000亩,松树林面积达1000亩,水库塘坝面积达850亩,周围20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源,景区空气清新,雨水充足,阳光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