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有一亿七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增多,人口结构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型”,“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养育儿女,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
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下一代对上一代提供衣食住行以及为其养老送终的养老方式,是一种“反哺式”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与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人们发现,仅仅依靠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共同保障[1]。然而,“集中养老模式在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长期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水平,种类单一,管理缺位,从业人员水平低下,加之我国传统的孝文化的影响,社会舆论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对把父母送入集中养老机构的行为普遍较为抵触[2]。”老龄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问题,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只有认识到是什么因素影响老年人选择集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又是什么因素造成城乡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发展集中养老,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养老资源的盲目发展所造成的浪费[3]。论文网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文献回顾
2。3 已有研究的限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淮安市清河区北大院附近生活区、上海路社区、夕阳红广场及附近的150位城市户籍的老年人和凌桥乡、棉花乡、南陈集、三树的150位农村户籍的老年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业
城市 男 女 低龄 高龄 低学历 中等 高学历 干部 农民 工人 其他
53 47 68。2 31。8 57。4 31。1 11。5 5。4 0 88。5 6。1
农村 男 女 低龄 高龄 低学历 中等 高学历 干部 农民 工人 其他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