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的原料为水稻秸秆和牛粪,配比为1:1,厌氧发酵温度为(35±1)℃。通过对照组与质量百分数不同的CH3CH2CH2COOH溶液预处理组的对比,寻求最佳的预处理方式提高水稻秸秆的产气效率,为探究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具体化学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文献综述
本文的试验原料是来自师范学院王营校区附近村落的水稻秸秆,先让其在自然环境下风干备用。首先对水稻秸秆进行处理,先初步用剪刀将秸秆剪短,再放入粉碎机搅碎,并测定其理化性质。试验的接种物沼液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附近村民使用的沼气池,加入试验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厌氧发酵后的沼液为接种物。实验材料的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实验材料的理化性质(%)
2。2 试验装置与仪器
2。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组成如图1所示。为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用玻璃管、乳胶管以及橡皮塞将各个反应仪器连接在一起。恒温水箱的底部有地热线均匀分布着,它们之间不能交叉重叠,其间距大致为以1cm,这样可以确保水箱内传热均匀。分别取容积为2000 mL的两个玻璃瓶作为本试验的发酵瓶和集气瓶,料液的取样口以及气体采样口在发酵瓶口处设置即可。在厌氧发酵反应的过程中每隔2d取样测定发酵料液的pH,对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中沼气气体成分和产气量的变化需要进行每天的跟踪观察,做好数据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