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输入“和输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阶段除了要掌握识字。写字的能力,还要学会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其中写作和口语交际是人表达思想。交流沟通的重要能力。当前信息大爆炸和交流媒介的日新月异,给语言文字的运用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论文网存在表达不畅。沟通障碍。不能写作等问题,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语文课堂不光要学习语文,更要实践语文,而实践语文则意味着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输入“和输出“。
一。有足够的输入“才能产生足够的输出“
小学语文阶段是学生积累字。词。句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立足于课文,讲授知识点。品读课文,更要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则是输入“充分的。可理解的语言文字材料,而输出“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即口语交际和写作。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Gass(1997)把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知到的输入―理解了的输入―吸收―整合输出,简化为输入―吸收―输出“,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在这个过程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而且要推动学生的吸收“过程,最终激励和矫正学生的输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秋天,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会输入“很多关于秋天的词语和句子,那么学生的输出“就可以是对秋天的感受。秋天里的趣事。秋天适合旅行的地方。对大自然的探索和歌颂等等。教师应把这个单元作为主题为走进秋天“的一个整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和学生们一起发现“。理解和感受表达秋天之美的词语。句子。修辞方法。篇章布局。作者的思路等等,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积极搜寻关于秋天的素材,思考对秋天的感悟,或者摘抄一些表现秋天之美的佳词佳句,拿到课堂上做展示。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更是把生活当做学习的课堂,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多维的互动,教学容量无形中扩大了好几倍,学生也在互动式的输入“中吸收“到了有用的材料“,为交际和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吸收“的对象应是可理解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对材料提炼――加工――整合――呈现“四步走,即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并真正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学生输出“的方式是口语交际和写作,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演讲。写作文是传统的方式,还可以完成交际任务,在做中学“。
不仅是当堂,以后的输出“的过程都应该伴随着材料“的不断复现,教师除了提问开放性问题之外,还应该不断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字。词。句,背诵和模仿是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流畅。丰富才是最终目标,其中丰富“还是语言材料的充分的积累。
三。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和促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的实践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学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受众,更是语文实践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应被赋予新的角色,教师要突破语文课堂的限制,广泛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把自己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和吸收“的促进者,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语言储备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比如完成一次采访。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解决在字。词。句的使用。思想的表达上出现的困难,矫正其错误,激励其勇敢表达,不仅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还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学生是任务的参与者。自我监控者和反馈者。学生通过体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既是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输出“过程,也是别人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身的强项和弱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汲取他人的营养,最终实现整个班级的共赢。可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采撷知识瑰宝的旅程,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无限乐趣,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受众变成语言实践的高手,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输入“和输出“,还要创新思路,真正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魔法棒牢牢握在手中。
小学语文教学的输入“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