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制度角度谈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
国际知名教育改革学者哈维洛克这样定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自1904年清朝颁布张百熙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科举取士制度的废除为国家培养大批思想进步的论文网精英人才。有识之士创造了条件;1958年刘少奇制定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政策使得广大工人。农民有机会接受教育,同时缓解了劳动人民渴望受教育的无限性与国家提供教育机会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策略,走向普教与职教的双轨制;1999年国家做出高校扩招“的决定,以解决应试教育“造成的高分低能的人才资源浪费状况;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整整110年的历程,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再到创新改革,标示着的教育事业在曲折中坚定地探索。前进。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举措。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出台总体方案和五个配套实施意见“。这充分表明教育体制正在由以分数考核为考评基准的应试教育向以综合能力为考评基准的素质教育过渡。当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外语一年多考符合外企和外交部等用人单位口语好。应变快的需求;高考文理不分科体现的是对人才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消百分制放宽了人才量化考核标准,有效改善了分数至上的人才观;招生录取综合参考会考成绩,为具备综合实力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有利平台;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实现了专业型人才精细化的培养目标。改革从人才自主选择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考学。就业路径,是教育改革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二。教育现状亟待改善,学生转型生产型学者的内生动力不足
首先,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成为教育体系打造的读书机器。学生们按部就班地从小学升入中学,依照正规教育体系提供的教育模式学习。笔者认为这谈不上学术消费,只能说是常识。理论的量化积累。机械记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都交给了成堆的模拟试卷和辅导培训班。他们在被动学习。模版式训练中养成了在不上学――没有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没有车子。房子――没有好婚姻“的思维模式,学生们不知何为兴趣。只知何为生存。
其次,高校教育环境无法提供足够的学科资源。由于各高校的发展目标。学科重视程度。设备资源配置不均等现实情况的存在,学生们申请设备。创作作品也受到了种种条件限制。学生就读本科期间,各高校往往没有条件为所有文科。管科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实习机会。理工科学生有提供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以及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年会论坛的机会,尚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相结合。而文科生在校内的实践机会不多,要靠自己寻找企事业单位和电视台。杂志社等媒介机构实习。研究生没有设立双学位授予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对于跨专业学科的系统化学习。通识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学术考核机制导致其进行学术生产。衍化学术成果时遭遇瓶颈。
最后,学术制度的弊端造成学术氛围浮躁,学术造假之风盛行。为了保证本科生的就业率和来年生源的数量。质量,目前的本科学位授予制度要求本科生只要在校期间没有重大违规违纪情况。毕业论文合格即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在当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相当一部分本科生选择读研是为给将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筹码或在未来为升职加薪创造机会。外部环境(各类评优制度的量化考核标准参考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层级)导致学术氛围浮躁。学术造假之风盛行。由于学术生产内生于学术制度的安排模式,导师负责制度导致学术权力的异化,衍生出学术生产的虚假繁荣和学术腐败――研究生论文高产低质。几篇论文掐头去尾留中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只要交付足够的版面费就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而目前的学位授予制度要求研究生读研期间至少有两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或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在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研究生普遍存在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三。深化教育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首先,持续践行专业型和学术型人才双轨教育体制。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强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不但要培养人才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内化能力,更要使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培养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从中学开始,当地政府可为专业型人才学生创造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社会组织机构锻炼实践的有利条件;为学术型人才提供到科研院所。史料馆。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的良好平台。从本科开始,各高校可与教育部门协作,为专业型人才创造实习机会,并与企业达成定向委培协议,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为学术型人才争取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的旁听资格。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沙龙。学科讲座等学术活动。
从本科开始,为专业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搭建培养路径的双规机制。假定以考试成绩和成果7:3的比例为量化考核方式,在学术考试成绩的考核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专业型人才以社会实践成果(包括专业实习:理工科学生在设计院。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实践经历;文科类学生在报社。杂志社。企宣部等文职部门的实习经历。文学作品;艺术类学生在电视台。广播台。教育培训机构等的实践经历。新闻作品<考核均包括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和科室同事民主测评意见,测评结果直接发给学生所属>)为考核标准;学术型人才以学术成果(包括参加学术会议。科技论坛。专利发明。发表论文。学术竞赛等<参加学术会议。科技论坛需要文字和图片证明;专利发明。发表论文和学术竞赛参考作者排名顺序>)为考核标准。其次,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允许各地依法自筹经费办学。科斯强调思想市场应该同经济市场并驾齐驱“,这一理论或可应用于政府宏观管理,高等院校自主招生办学的制度改革中。要建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市场,就要制定宽松。包容的市场机制,在高校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双向选择。良性互动的模式。要保证各地生源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公平,就要在采取异地高考等措施的基础上,考虑由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通过合法途径筹资办学。
由国家重点重点扶持十所大学,各省份(直辖市)建立省属重点大学,有条件有能力的地市建立市属重点院校。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通过基金会。社会捐助。股权众筹等方式建立社区大学。各省。市。社区大学由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可根据自身定位。发展目标自命题高考,由学校师生票选出监理会履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职能,由此规避行政职权腐败。学术造假行为。只有真正做到市场的开放自由,才能保证学术的持续繁荣。学风的良好端正。
最后,深化人事体制改革,规避一纸文凭定终身“的片面导向。导致学术造假。学风浮躁的一个关键就是文凭对于就业重要性的片面导向观念。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有了一纸文凭就能顺利就业,因而考试作弊。代签。代考等学术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学生挂科。逃课等不良风气愈发盛行。因此建立并完善各高校毕业生录用制度,推行文凭。技术等级证书。专业资格证书三者并重的考核方式尤为必要。
中国当下的学术环境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术权力的制度安排,而导师责任制的推行导致导师学术权力异化,因而导致出版权力异化,因而导致学校行政部门以量化考核论文判断研究生的学术生产成果,导致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行为盛行。因此对于研究生学位授予制度的评判标准应不只限于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其根本在于改革导师责任制这一学术制度。各高校应由师生票选出监理会,对学术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专业型研究生应综合其专业理论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为考核标准,学术型研究生应以其从学术消费转向学术生产过程中的独创性和纵深性为考核标准。
余秋雨在他的著作艺术创造论中提到,再美的鸟鸣,也不要独占林野,独占就失去了春天;哪一种鸟鸣也不要被扑灭,扑灭了就少一分春色。这里的豪情不表现为吞并,这里的谦逊不表现为退让,这里的热闹不表现为争吵,这里的和谐不表现为同调。健康全面的教育体制。完善包容的学术机制才能孕育出良性发展。百花齐放的思想市场,推进教育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非走不可,亦会越走越好。
从学术制度角度谈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