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论文网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杜威的教育哲学以实用主义的意义理论为出发点,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一种交互作用,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
一。杜威教育哲学的几个重要命题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学校即社会“。杜威把教育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和别人共同生活中得到的教育,另一种是人们对年轻人有意识的教育。前一种是偶然的教育,后一种是正规学校作为进行这种正规教育的机构。杜威认为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够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他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社会过程,把学校看成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他认为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学习应该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该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学校一旦与社会隔离,学校里的知识就不能够应用于生活,更不能够对道德产生有利的影响。所以,他强调学校不是专门学习功课的场所,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而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团体。
教育即生活“强调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过程,教育的目的就存在于这个生长过程之中。儿童虽然是处于一个未成熟的阶段,但他一直有种发展的趋势。发展中的儿童面临着变动的环境,经验的变化贯穿着儿童生长的整个过程。因此,教育作为一种过程,就是要保证继续生长,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所以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教育的过程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儿童中心论“。杜威把自己提出的儿童是教育的中心的说法比作是教育领域里的哥白尼式的GM。这是因为它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杜威批判了传统教育理论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及以课堂集体教育为中心的说法,而提出了以获得直接经验。以儿童需要和以实施教学活动为主的新的儿童中心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必须要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儿童中心论将促使传统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巨大变革,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用新的工作方法去完成一项全新的任务。
二。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他的认识论密不可分,他对教育中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界关联。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1。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教育的过程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当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时,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近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新课程改革,从做中学“理论让学生走出课堂,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做中学“理论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2。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与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儿童与课程一文中,杜威肯定了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杜威批判了传统教育理论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集体教育为中心的说法,提出了以获得直接经验,以儿童需要,以实施教学活动为主的新的儿童中心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杜威提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他认为应当把校内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两者之间应当自由地相互影响。把社会搬进学校,目的是使学校社会化,让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校一旦与社会隔离,学校里的知识就不能够应用于生活,更不能够对道德产生有利的影响。所以,他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说教的。学究式的教育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降低了国民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4。改革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重知识传授的思路与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和谐的统一,造成了当前用一种教学方法教50个学生“的局面,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状态则是用50种教学方法教一个学生“。因此,当前亟需改革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变学生适应教师为教师适应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让学生从单纯的从听中学“中走出来,成为活跃分子,在做中培养了兴趣,促进了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教师则要转变教学态度和方法,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逐渐使学生依赖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相应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单纯地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应当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做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杜威教育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