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
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现代化初级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呈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态势,一跃成论文网为全国经济强省。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在规模。质量。规格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根据显性发展特征,笔者将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0年)。规模发展阶段(1991~1998年)。内涵发展阶段(1999~2004年)。稳健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
广东省高职教育宏观发展回顾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省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改革开放给广东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广东也进入第一次经济转型时期,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模式调整引起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从而对高。中层次的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广东省政府于1983年颁布了关于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大学和职业中专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各种专门人才“;1985年颁布的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指出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和层次比例,加快专科教育的发展,扩大招生规模,逐步改变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需要的市(地)创办各种职业(专科)大学“;1988年颁布的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快专科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在经济发展的驱动和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开始发展。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创办了4所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分别为1980年4月创办的广东外语师范。1981年2月创办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业余法律大学。1982年创办的广东业余财经。1984年9月创办的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这4所专门学校为广东省培养了急需的外语。法律。财经和城建类的专门人才。随后,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广东省在中心城市相继创办了10所新型的地方大学,积极参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截至1990年,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5所,在校生6241人。
广东省高职教育在这一时期的规模很小,但省政府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途径,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培养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专门学校明确地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专业设置与当地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按需补缺,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突出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由于学校规模较小,当时的高等教育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较高,另外学生毕业由国家包分配,所以当时深受社会的欢迎。
(二)低速发展阶段(1991~1998年)
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三改一补“的方针发展高职教育;1995年,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高职教育的途径。1997年,广东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要贯彻三改一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辐射粤东和粤西两翼,带动粤北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从1997年起,广东省一方面通过改制现有的职业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的途径积极发展高职教育,另一方面适当地以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方式尝试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当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3所,在校生人数为5485人;截至1998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有5所,在校生人数10474人。
尽管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有力的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在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办学经验不足,资金投入紧缺,另外转入高职教育行列的多为普通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习惯于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探索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观念和模式,同时师资力量。课程教材。实践条件也根本无法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加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较低,高职教育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4年)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试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三不一高“的政策,极大地冲击了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呈下滑趋势。广东省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高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尽管受到三不一高“政策的冲击,然而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WTO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驱动力下,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在这一时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01年,广东省委颁布了广东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广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开展中央财政重点建设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示范性建设软件职业技术院校以及若干个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2002年颁布了关于广东省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一是在尚未有高等学校的地级市设置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二是通过中专学校升格及成人高等学校转制为高等职业技术;三是国家级重点以上的技工学校经审核和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升格后按原隶属管理归口管理;四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五是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地市举办高等职业技术,发展社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3所,到2001年为止,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36所,在校生15万人,将近达到本省高等教育的半数。200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数量达到55所,其中38所为公办院校,17所为民办院校,在校生38万人。这一阶段,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在政策引导下也快速发展起来。
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省政府在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此阶段广东省高职教育的质量得到长足的进步,部分高职院校脱颖而出,探索出适应高职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明确,深圳职业技术。顺德职业技术。白云职业技术等院校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然而,广东高职教育在整体上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结构失衡,文科专业过多,实用型的工科专业极少,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实训资源严重不足,技能训练不充分;三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缺乏核心竞争力;四是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稳健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
自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下发后,高职教育的发展开启了内涵建设的新篇。2006年,广东省政府为加快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推进经济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到2010年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达65万人以上,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50百分号以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创新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院校校内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评估监督。实施示范性院校建设工程“。并提出从2006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作为高职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建设。2009年,广东省已有74所高职院校。依据办学主体性质划分,其中36所为公办高职院校,28所为民办高职院校,10所为行业所属高职院校,在校生达52万多人。
广东省从前一阶段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一方面,广东省政府不仅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节专业结构以满足产业结构需求;二是积极督促学校与企业。行业间的联动,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公布丰富。及时。准确的人才信息,以期高职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另外,高职院校也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上下工夫,积极探索符合高职教育本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结构教师比例,竭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缩小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这一时期,广东高职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充分信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高职教育的次等教育“身份得以改变,社会各界开始接受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然而,如今广东省的高职教育发展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升;二是高职院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差异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广东省高职教育整体发展指标,如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办学条件等方面展开分析,广东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院校和在校生总数较高,但全省人均占有率较低;(2)办学主体以政府为主,民办院校较少;(3)院校办学水平差异悬殊。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1)发展规模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办学条件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3)发展结构难以适应广东高职教育整体发展需要。
从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责任角度分析广东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的:(1)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与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协调,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及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等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得办学条件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只能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以学科倾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无法凸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适应性。(2)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高职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但制定的政策依然存在宽泛。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尽管政府一直都强调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必须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以使学生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与社会的认可,减少以至消除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偏差,但高职教育发展近二十年来,却一直没有形成正式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企业必须承担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责任和义务。(3)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力度不够,从2002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管理。英语。文秘类等文科专业占招生总计划的29。1百分号,而制造类。设计类等实用型的工科专业仅占招生总计划的2。7百分号。专业设置失调,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人才结构失调,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无法发挥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谈不上具备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追求毛入学率,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同时为了扩大招生。吸引生源,放松了对部分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申报社会上的热门专业的审批,导致文。理。工科专业的搭配比例与广东省的人才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相脱节。
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办学自主权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政府较大投入的教育类型,然而,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成本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学费也已到极限,因此,广东省高职院校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办学经费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单纯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学费,已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本质发展的要求,必须拓宽多元经费筹措渠道,建立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主,以学费收入为辅,以社会资金。社会支持为补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优化办学条件,使教学条件能够真正地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要求。
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企业投资办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仍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中层次的起步阶段。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在于政府一直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制度,确定行业。企业的义务,同时也缺乏对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质性的奖励机制;另外,广东省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对于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储备的意识不强,使得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内部因素在于多数高职院校习惯于接受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拨款,缺乏吸引企业投资。扩充经费筹措渠道的主动意识,开展校企合作的核心仍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层面,满足于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或订单培养等阶段,缺乏成熟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化,始终处于浅层次的合作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要实现转型,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引领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政策法规上制定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法律责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规范管理,强化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提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此,民办高等教育正式纳入了教育的最高法规范畴之中。前几年,民办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规模扩张上,相对忽视了内部管理,没有及时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完整的规章制度,缺乏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手段,没有可遵循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办学不规范,随意性较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既给民办高职院校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民办高职教育只有注重内涵发展,确保教学质量,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经受住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