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研究生的供给数量迅猛增加,从2005年到2011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增幅达126。7百分号,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增幅更是高达134。38百分号,2011年硕士毕业生人数已接近40万。[1]伴随着硕士研究生扩招而来的是严论文网峻的就业问题,有研究指出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对口签约率低,就业压力大是学生们的普遍感觉。[2]本次调查以湖南省教育类硕士研究生为对象,旨在了解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就业意愿,为其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1]
二。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向湖南省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百分号。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下:从性别上看,男生占26。3百分号,女生占73。7百分号;从年龄上看,25岁及以下占72。5百分号,26岁及以上占27。5百分号;从年级上看,研一占40百分号,研二占33。8百分号,研三占26。2百分号;从专业上看,教育学占57。5百分号,教育经济与管理占42。5百分号;从家庭所在地上看,农村占32。5百分号,城镇占38。8百分号,城市占28。7百分号。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开始准备就业的时间
由表1可知,样本中90。4百分号的男硕士生都认为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就业最合适,而只有42。4百分号的女硕士生选择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就业,55。9百分号的女硕士生倾向于在毕业前半年开始准备就业,1。7百分号的女硕士生选择在毕业后再开始准备就业,因此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在何时开始准备就业“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
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是男硕士生承担着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男硕士生往往会提前较长一段时间为就业做好准备,以期在毕业后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在经济上实现独立;而女硕士生承担的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女硕士生对于获得工作的迫切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反映在她们开始准备就业的时间迟于男硕士生。
表1性别与何时开始准备就业交叉表
2。就业地区意向
调查显示(表2),家庭所在地对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区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生源学生。城镇生源学生和农村生源学生的期望工作地点存在差异。城市生源学生没有一人选择三线城市作为期望的工作地点,而在农村生源学生和城镇生源学生中均有人选择在三线城市发展。87?的城市生源学生和71?的城镇生源学生有意向在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工作,而选择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作为期望工作地点的农村生源学生仅有42。3?。46。2?的农村生源学生选择只要找到合适工作,地点可以不考虑“,而只有12。9?的城镇生源学生和13?的城市生源学生在就业时不太关注工作地点。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和城镇的硕士生在就业时会更多地考虑工作地点这一因素,更倾向于留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发展;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硕士生在就业时对工作地点会更少考虑,他们将更加看重工作本身是否合适。
表2家庭所在地与期望的工作地点交叉表
3。期望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高校。科研院所是硕士研究生的首选期望就业单位,37。5?的硕士生倾向于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样本中的硕士生均为教育类专业,而高校。科研院所是教育类专业比较对口的就业单位,所以出现这样的选择是合乎情理的。中小学校和各类企业的占比均为15?,中小学校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处,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生还学习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再加上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量很大,很多岗位的专业限制不多,所以各类企业也是教育类硕士生的一个主要就业去处。此外,13。7?的硕士生选择了事业单位,12。5?的硕士生有意愿去党政机关。但很少有硕士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读博士这两个选项,只有2。5百分号硕士生选择自主创业反映了教育类硕士生不太愿意从事高风险的工作,当然这也与教育类专业的就业领域有关;只有3。8百分号硕士生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士,这反映了硕士生不太愿意从事学术研究。想要尽快工作的想法。[2]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在何时开始准备就业“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硕士生会比女硕士生更早地投入到就业准备之中,男硕士生更倾向于从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就业,女硕士生更多地选择从毕业前半年开始准备就业。
第二,二线城市是硕士研究生的首选,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和城镇的硕士生在就业时更倾向于留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发展,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硕士生在就业时对工作地点会更少考虑,他们更加看重工作本身是否合适。
第三,高校。科研院所是教育类硕士研究生主要的期望就业单位,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对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的意愿较低。除教育系统外,约有40百分号的教育类硕士生愿意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就业,这说明教育类硕士生的就业意愿是多元化的。
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