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事业,是迎接激烈国际竞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应该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从而置身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正是对教育的这样一种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过国迎接知识经济的战略性决策。为此,我们论文网认为,今天包括课程教学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必须是信息技术的。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性决策。同志有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应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我们认为教育的三个面向意味着:中国教育应在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以创新求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教育应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之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制高点;中国教育的发展应进行双向定位,即立足现实预测未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反观现实,从而将现实与未来的落差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正是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并以理论为指导,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从而把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也正是在这次全教会上,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并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4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率团出席了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这次大会发言主要围绕四个专题进行,它们是:现代技术教育。改进教学体系。改进教育管理和加强国际合作。陈至立部长就改进教学体系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在发言中,她不仅再一次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正是从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研究与实施的重要性出发,正是对推进教育信息化迫切性的认识,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必须在面向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对现有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时代必需的人的基本素养以及重视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认知工具开发的基础上,全面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以此作用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理念及其实施教育影响的方式。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GM。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等几个方面是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是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以教育质的变革与创新开启人类21世纪大门的重要依据。

(一)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看到,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教育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而面临着自身的变革与创新。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世纪。对过去一百年的回顾,我们既看到动力文明铸就了二十世纪工业GM的辉煌,同时我们也看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工业GM的后遗症。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前,我们已经看到,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地平线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犹如霞光四射的朝阳正在冉冉升起。它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新的百年。新的千年的开始。作为新经济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出现究竟对教育有何影响?在此,我们打算从知识。知识创新能力。人才以及教育的变革的内在联系出发,对此问题作一个简要说明。

众所周知,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因此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新型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在知识经济中也相应地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意义。显然,因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带来的社会的重要转型和新世纪的挑战,正迫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属性。创新人材的培养与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样,面对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承担着国民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也必须经历一次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的彻底全面的变革。显然,知识经济的重要启示必然导致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育基点在迈向21世纪时发生战略性的转移,终身学习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定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GM

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本的教育将是知识经济的中心,这种着眼于知识创新的教育必然是以人的学习为基点的。为此,有人将“知识经济“称之为“学习经济“(Learningeconomy),形成人的终身学习的机制也必然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在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时,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GM,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GM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技术,信息技术既包括基础设施又蕴涵着人类的高级智慧。同样,离开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却不能从根本上完成一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GM。因为,作为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乃是高新科学与高新技术的融汇,是最新理念与大胆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体化,是研究与开发的统一。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理的应用本身就要求同时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信息科学技术。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对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与认知工具。鉴于高新技术改革教育和改进人的学习方面的潜力,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种高新技术已经成为营造新型学习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显然,正是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概念的全新理解出发,我们认为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包括通讯工具。网络计算机等)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由此可见,在新世纪中,学习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个人。机构。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机制,是知识经济的中心。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GM“。这场GM将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三)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

我们认为,以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宗旨的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结晶,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科学,它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使命就是试图揭示人脑是如何调用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在内的各个层次的组件,乃至全脑去实现自己的认知活动的。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学习与教学的实践之中,以改变目前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更加突现出学校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对它们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因此,学校教育改革的急迫需求,使众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人员将目光转向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中发现教育改革所需的依据。但是,长期以来,这一努力似乎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甚至于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然而,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相继提出“脑的十年“的研究计划,其影响波及全世界。传统理论的动摇。新理论的兴起。新的实验方法的创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重新组合与跨学科的整合等,使科学家开始有可能以动态的。无损伤的方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类被试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以揭示脑的高级功能的奥秘。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各个分支的通力协作使得具有清晰的数学物理分析的脑高级功能的模型有望建立,对于脑的高级功能的认识也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切暗示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合理解释与谨慎应用将成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依据。为此,对有关如何在这两个领域之间架设桥梁的问题进行思考似乎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似乎意味着,在脑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互动之中我们将期待着一个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在新世纪的诞生。这似乎还表明,在脑科学与教育的联姻中,我们需要有一些新的理论与工具来评价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教育的潜在影响。总之,这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任务,不过我们深信,两个领域之间持续的对话将将有助于双方的沟通,有助于不同的话语系统的转换与协调并由此激励新的创新。

显然,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理应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我们认为,面向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其基本要点应该是将培养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十分重视在统整各派建构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汲取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同时,我们试图通过对加德纳的多重智力学说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全面更新与提升人的智力素质。

(一)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今天,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由此,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物质资本的指标已无法真正解释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专家们因此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将包括教育。通讯。基础设施因素在内的无形因素纳入其中。由新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说明,随着现代化的进展,物质贫困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然而,由于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则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21世纪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需求,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我们还认识到,在加强各种教育产品的“信息素养“培养功能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研究以期全面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

[1][2]下一页

上一篇:面向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管理软件系统设计【1853字】
下一篇:面向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交通运輸特色专业建设研究【3810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