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系男生中的西方教育理念及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94-02
美国戏剧托尼奖“最佳剧作历史系男生是英国著名作家阿兰?本内特于2004年创作的一部校园轻喜剧,充满了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和让人茅塞顿开的提点论文网,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北部一所男子文法中学里,校长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名誉和地位,把学校最优秀的八名学生组织起来,在进入大学前加码补习一个学期,以冲刺剑桥。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奖学金。在备考阶段,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努力拼搏,最终所有学生都如愿以偿,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戏剧中所展现的男生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对爱情的追求,尤其是他们对哲学。对历史。对人生的追问让观者在充满睿智与火花的唇枪舌剑中思考;同时,其中所展示出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有很大的启迪。
剧中的八名备考男生,一个基督徒,一个黑人,一个穆斯林,一个犹太人,一个体育生和三个标准的英国男孩,达肯傲慢自大,自视颇高,是个真正的万人迷;拉齐性格粗暴。曾在模拟面试时对历史破口大骂,说话也吐字不清,但最终他还是成功地通过了考试;波斯纳的性格缅腆,心思细腻敏感,但却敢于在课堂上用心吟唱爱情诗歌的同时向老师和朋友表白自己对达肯的同性之爱。他们性格各异,对知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牛津和剑桥的向往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围绕两名老师展开,他们分别是教公共课“的胖老头赫克托和校方特地雇来的年轻老师欧文。赫克托教学方式独特,他经常敲打学生们的膝盖,讽刺他们一定不会有什么好前途,但他学富五车,对历史。诗歌。典故和谚语都信手拈来。课堂上他常常以学生喜欢的情景虚拟方式来锻炼他们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戏剧,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掌握虚拟式。条件从句等语法现象。赫克托还时常向学生灌输不要单纯为了升学而读书的观念,主张学生通过课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享受,他对波斯纳讲的一段话最能体现他教学理念,阅读最美妙的时刻是当你读到某种你以为仅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时,发现与某人产生了共鸣,一个你与之素昧平生,也可能早已过世的人,……这就像一只手从书中伸出,与你紧紧相握。“①
与赫克托不同,牛津毕业生“欧文争强好胜,是校方特地雇来帮助男生们考上牛津或剑桥大学的,虽然实际上他只是个来自布里斯托的冒牌货。他看起来似乎更加功利,一切以考试为目的,关注的焦点就是学生的成绩,但他的应试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了解牛津和剑桥的游戏规则,遵守并充分利用规则达到进入名校的目的。欧文擅长教授学生们考试策略,该如何写论文。如何应付面试,如何从相反的角度论述习以为常的历史事件,他引导着学生从创新的角度而不是拘泥于众所周知的结论去思考和诠释社会及历史。以下是欧文和学生之间的一次讨论,也许有助于了解这位老师的观点。
欧文:让我们总结一下一战的要点“
学生:壕沟里的战争,不计其数的死亡,愚蠢的将军,休战,德国名誉遭到破坏“
欧文:继续说“
学生:大量失业,通货膨胀……,希特勒的上台“
欧文: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二战的起源在于对一战结局的不满意“
学生:是的“
欧文:最佳答案?布里斯托大学张开双臂欢迎你们,曼彻斯特大学会很想得到你们,你们可以直接走进利兹大学。。。。。。我看了70篇论文,都说的是一样的,我都看睡着了“
学生:但这都是史实“
欧文:史实和这有什么关系?在考试中史实并不重要“①
显然,在欧文心目中,背诵史实对进入名校毫无用处,即使能从大量史实中提炼出其所反映的某些事件的本质也不能让学生脱颖而出,想要得到名校青睐,只有具有逆向思维的考生才能成功。因此,他教给学生的应试“方法就是说出不同的观点,对立的观点。就以斯大林为例,他通常被认为是魔鬼,这样说也对,但你们要否决这样的看法,找出各种理由为他辩护。“①
赫克托和欧文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老师的形象,孰优孰劣,莫衷一是,难于给出一个明确答案。关于他们的教育理念,赫克托强调乐学“,寓教于乐的。他在课堂上天马行空地教授的那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文学。艺术。诗歌。戏剧。电影,信手拈来的各种引用。典故。文法,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学生琅琅上口的诗歌背诵和宽广的知识面都是他的功劳。他的课程自由。活泼,更具有人文气息,可以说,赫克托奠定了男孩们的学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浪漫的人文性格,提升了他们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可能性。
欧文的教学则是严谨而不拘泥于传统教育的,富有启迪性,强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他深信新颖独特的观点就是名校的敲门砖“。虽然他的教学工作是以功利为目的,目标明确精于计算并投其所好,但谁又能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方法呢?尤其在一个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的社会,如果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空谈知识的乐趣恰如空中楼阁般不现实。
两位老师所呈现的不同教育教学理念也和他们自身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虽然实际上两人都并非毕业于牛津。剑桥等名校,但赫克托光明正大地向学生承认,即使当时受到学生们的不屑,然而,最终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肯定;反观欧文,他冒充牛津毕业生“说明他对自己非名校出身耿耿于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充满了功利心,一心只在乎名校的录取率,个人生活也颇保守古板,面对学生赤裸裸的表白依然毫不逾矩,完全没有课堂上要求学生逆向思维“时的离经叛道,唯恐毁掉了自身努力保持的声誉――虽然他的声誉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但不可否认欧文确实有能力,他教会了学生打破固化的思维,勇于思考,挑战权威观点的束缚,从而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非名校毕业生的能力。
历史系男生中所展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思辨教学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在学习和吸收西方教育理念精华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戏剧对当前西方教育制度的反思。剧中的私立学校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光鲜,私立学校的校长也像中国的学校校长一样,名校上线率始终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拼名校上线率他们会删掉体育课。减少公共课;对老师的评价也越来越量化管理;学生也不是全面均衡地学习,为了得到全A而要求老师划考试重点,忽略内容钻研技巧的大有人在;学校里也弥漫着唯名校“气氛,当学生们听到老师是从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就会无所顾忌地公然鄙视之,看到从牛津毕业的老师则毕恭毕敬,因为他将是自己的学长;体育生拉齐在大学面试时胡诌一通,但仅仅因为他的父亲是面试考官的熟人,最后居然也被名校录取了,让人不得不对名校的选拔标准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对名校学生的素质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如此种种构成了这部戏剧作品的魅力之所在,使读者与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被强烈触动并长久思索。
浅析历史系男生中的西方教育理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