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83-02
当代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对于幸福概念的理解和幸福要义的把握却出现了偏差,甚至某些病态的幸福观念存在论文网于大学生群体中。[1]因此,发现并重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新变化,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对于丰富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存在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观理解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联系。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说,对幸福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1。1个人主义幸福观“
在当下的社会,一些大学生的幸福目标取向以个人幸福取向为主,秉承个人主义幸福观,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幸福有所忽视。有些大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往往只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而不关注国家以及国际间的大事,也不关心集体的发展,注意力只集中于小我“而忽视大我“。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认为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代表着幸福,而集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仿佛与自己没有太多联系。[2]这些大学生容易变得自私。封闭。麻木。脆弱。敏感。偏激,缺乏责任心,没有奉献意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实现和保障。
1。2拜金主义幸福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功利性原则,使得许多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使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产生偏差,有大学生认为有钱就有一切“。金钱就是幸福“等,过分夸大了金钱在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把对金钱的追求和物质享受当作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拜金主义价值观念的存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则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物质欲望无休止的膨胀,严重地扭曲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并且还会产生群体效应,带动其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朝不良的方向发展。金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尺,必须使大学生正视金钱对幸福的作用。
1。3享乐主义幸福观“
享乐主义幸福观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对幸福观的又一大误读。一些学生偏重于享受幸福,认为幸福就是享福“。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大学生追求感官的快乐和过度的物质满足,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好逸恶劳,不愿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3]这种幸福观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歪曲了他们的精神信仰和道德情操。有些学生甚至以不劳而获。挥金如土来标榜自己,他们主张及时行乐。超前消费。追赶潮流。讲究排场。抱有享乐主义幸福观“的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清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之间的联系,幸福需要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获得。
2构建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相统一。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这个整体,而集体又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也是相统一的,伴随着集体幸福的增长,个人幸福才能得以实现。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个体与集体相统一的存在,因此人的幸福也包含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他的目标取向并不单指个人幸福,其更包括集体幸福,个人只有关注集体,为集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而感到幸福,才能使个人幸福在集体幸福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升华。
(2)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乐,更应该去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物质生活是人得以生存。活动和创造的基础,但是如果仅仅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对精神的追求,即使达到目标,也毫无幸福可言。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相统一起来,金钱是买不来幸福的,只有通过拼搏。奋进才能真正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大学生应该去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国家的繁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便是大学生们真正的,崇高的精神追求。
(3)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统一。享受幸福同创造幸福是统一的,幸福感的产生不排斥需要的被满足和生活的享受,但它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通过创造。奋斗。追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创造本身也是一种享受,而且这种享受往往比其他享受更为丰富。深刻。持久。如果个人一味地享受幸福,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空虚和无聊的体验,长此以往将会失去奋发进取的动力。而在拼搏。进取的创造幸福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追求幸福的欣喜。喜悦,从而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快乐和痛苦,这才是科学幸福观的真谛。
3培养大学生幸福观的对策思考
获取幸福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大学生的幸福观的培养关乎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幸福观,必须四者互相协调共同努力。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社会机制,净化社会环境
个人幸福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依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得制约。当代的大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社会环境中,因此,更容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这样的社会里,通过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个人幸福的范例比比皆是,它真实地教育我们,生活的幸福来自于人们对人生圆满的不断追求过程中。由此,社会机制与社会环境的优化和完善,是关乎社会公平和长治久安的大事,也是建立合理幸福观的基础。3。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确立幸福观教育在德育中的核心地位
在高校环境中,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的塑造,建设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确立幸福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将幸福观专题教育在课堂中深入的传递。课堂幸福观专题教育对于纠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的偏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崇高的人生信仰,都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其能让人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义;大学生应通过个人学习。课堂学习等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组织各种生动有效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幸福感,尤其要把社会主义幸福观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的幸福观教育工作,使他们发挥好先进带头作用。
3。3改善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不仅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中,家庭是最基本的。首要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言传身教的启蒙老师。首先,家庭和睦是孩子幸福的根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家庭教育需要与大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关系,家庭要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以此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幸福,从而树立高尚的幸福观。其次,家长要与学校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主动引导孩子。协助学校实施幸福观教育,共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幸福观。再次,家长应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子女,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3。4增强对幸福的实践体验
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践体验,是大学生获得幸福体验。积极寻找快乐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将幸福观教育践行于实际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对幸福的实际体验,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学会了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去参与志愿者活动。去医院探望重病患者。到福利院去看望一些残疾的孩子等等,亲身的接触有利于大学生增加对自己当下的幸福感。大学生可在实践中,体会当下的幸福,形成积极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心态,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