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出生于小商人家庭。自幼知勤奋自励,且聪明颖悟。8岁入塾读书,14岁入杭州教会学校蕙兰中学接受新式教育。中学毕业后先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北京清华学堂就读。曾在清华期间创办补习夜校和成府村义务小学。1914年与陶行知等论文网人赴美留学,先后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和博士。1919年回国任教于南京高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教学研究,期间投身教育改革,探索中国儿童教育的规律,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1927年起先后担任南京教育局小学教育科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长。上世纪30年代未,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思想,并在江西。上海等地进行幼儿师范教育。幼儿园教育的实验。他在进行幼儿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实践中,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教育文选是研究陈鹤琴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早期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儿童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陈鹤琴是爱国主义教育家,在他早期求学和从事教育活动中,目睹了中国早期教育的落后。他认为国家要强盛,要从教育抓起,抓教育要从早期教育起步,早期教育是教育的奠基工程,不仅关系儿童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早期教育是人生成败的关键。面对旧中国早期教育极其落后状况,许多少儿童因早期教育缺失,断送其发展前途,因而造成贫困世代相传的现状,陈鹤琴呼吁应该从抓好早期教育入手。陈鹤琴认为,早期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不能错过,如果错过就会贻误教育时机造成终身遗憾。幼稚期(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主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1]陈鹤琴认为,早期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就开始,父母是儿童早期教育的老师,教育儿童越早越好,由于儿童出生后对于家长的依赖性,其独立意识差,家长有责任教育好儿童。幼儿自一出生,就得到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保护和关怀。幼儿在家庭中感到温暖,得到抚爱,这对于幼儿感觉和情感上的发展特别重要。同时,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初基础,也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极大的。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2]

早期教育关系国家命运。陈鹤琴在一生教育实践中,目睹了中外早期教育的发展状况,为当时不重视早期教育的现状而担忧,并大声疾呼国家要富强,必须从抓教育开始,抓教育要从早期教育打好基础。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3]陈鹤琴在论述早期教育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上,有其独特的观点,一方面他指出不能把少儿看成是家庭和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小孩子教育好,父母得到幸福,国家也得到人才。所以作为父母,不论从自己着想,还是从国家着想,都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子女。另一方面他认为培养孩子的爱国心要从早期教育开始,从小培养儿童同情心和仁爱之心,会为将来爱国之心打好基础。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用大量的实例说明救国保民要从培养儿童爱人之心开始,并叙述了爱人之心与爱国之心的关系。

陈鹤琴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儿童,对于早期教育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把儿童当作小大人“对待,在教育中使儿童失去了应有的天真,摧残了儿童活泼的天性。早期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实现早期教育的科学化。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于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4]为此,陈鹤琴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他在家庭教育总结了儿童心理的基本规律。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作为父母不仅要为儿童提供游戏的设备和条件,而且要为儿童选择适宜的游戏伴侣。这样就会使儿童身体变强健,心境常快乐,知识有增进,思想得启发。

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基本途径。陈鹤琴认为,儿童从出生开始模仿声音和动作,随着年龄增长,进行语言和行为的模仿。儿童在模仿中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因此,作为教育者,其举动言行要文雅,父母要事事谨慎,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的教育价值,做好孩子的表率,为其树立榜样。

好奇是儿童的求知的动力。陈鹤琴认为,儿童不仅生来好动。好模仿,儿童生来也很好奇。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弄明白。他借用柏拉图的名言好奇者,知识之门“,说明就是这种好奇心,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动力。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成功是儿童自信力的强化剂。陈鹤琴实例告诉人们,儿童很喜欢做事情,而且很喜欢其成功。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许。成功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成功。因此,父母或老师要注意让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了就不会成功,没有成就失去自信。

野外活动对于儿童成长具有综合效应。陈鹤琴以儿童一呜为例,说明了让儿童终日呆在家里,就会闷闷不乐,甚至哭闹不止。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野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儿童开拓视野,学到知识,还可以强健身体,愉快精神,收到综合教育效益。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保证。陈鹤琴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在与同伴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和群。乐群,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从而增进儿童的社会化过程。称赞是激励儿童向上的基本方法。陈鹤琴认为,儿童由于年龄幼小,总喜感受家长和老师的称赞,在受到称赞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受到激励,家长和老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儿童,才能鼓励儿童不断进步。

对于儿童心理特点的认识,是进行早期教育思想基础所在。陈鹤琴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西方精神分析学派早期教育的观点有许多相同点,同时,又具有中国现代特色,对于我们把握早期教育的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分析和认识早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了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身教为主的教育特点,道德养成的教育过程,宽严适度的教育尺度,观点一致的教育合力等。

1。身教为主的教育特点

陈鹤琴认为,早期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更不同于社会教育。模仿是早期儿童的认识的显著特点,身教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认识到这一特点。小孩子生来是好的,也是无知无识的,父母怎么做,他就怎么学。做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子。做父母的是怎样的一种人,他的小孩大概也做怎样的一种人。“[5]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时时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来为儿童做出表率,才能使儿童教育取得实效。

2。道德养成的教育过程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是在幼年时开始形成,经过在生活中长期训练,多次重复加以巩固,使其形成观念,并发展成为做人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早期教育中要注意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培养。人类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要注意习惯的养成。“[6]对于儿童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教育就是靠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而且会使人受益终身。

3。宽严适度的教育尺度

陈鹤琴反对专制式的早期教育,认为这种教育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而是以成人标准来约束儿童,打骂儿童,限制儿童,实为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对于儿童成长极为不利。陈鹤琴也反对家长代替儿童吃苦的溺爱教育,认为这种教育会剥夺孩子肌肉发展。养成懒惰性质。不识世物。不知劳苦。早期教育要宽严重适度,做到爱护儿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我们教小孩当折其中,一方面予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7]

4。观点一致的教育合力

陈鹤琴认为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的严父慈母“式的教育,是封建家庭中男尊女卑的体现,并不是教育子女的诀窍,这样的教育会使家庭教育氛围不一致,而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儿童轻视父母之心。他认为对于儿童教育不仅父母的教育观点要一致,而且幼儿园的老师也要配合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儿童教育的合力。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协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8]要在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之间形成教育的合力,创设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上一篇:浅析部队党组织开展两學一做”學习教育的策略【2369字】
下一篇:浅谈中國之生命教育将走向何方【2462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