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20-29岁,达30。4百分号;占比最高的群体是学生群体,达25。1百分号。[1]当前大学生都具备一定基础性的网络操作技能,但由于缺乏充足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缺乏网络防范意识和国家论文网安全意识,因而普遍存在着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内涵
狭义的网络安全指的是运用各种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即通过保障网络及与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传输信息的安全“等,[2]以保障网络功能的正常发挥,并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可以说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延伸,同时也是新时代下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既是满足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建设的时代需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思想素质。政治素养。道德水平的客观需要。
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但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保护自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保卫国家的安全利益,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其目的在于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各项正当权利和身心健康的损害,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促使大学生能够合理。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滞后性主要表现为:(1)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滞后。高校不能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之间的关系,不够重视网络安全教育;高校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尚不健全,学校网络安全中心的职能设置和责任落实并不到位;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忽视,导致大学生在校接受的网络安全教育无法达到系统化。体系化,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亟待提高。
(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实施性。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波及全球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呈现出网络威胁形式多样化。问题隐蔽性高。后果危害性大等特点。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安全教育意义上,主要涉及网络基础知识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教育内容较为全面,但缺乏教育过程缺乏深入性,教育结果缺乏有效性。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教育必须拓展视野,不断向国家大安全的层面拓展。
(3)网络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淡薄。当前,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涉及文化安全。国家安全。国家网络安全的教育内容十分匮乏。部分高校。教师甚至大学生自身对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形势并未产生重视,也没有生成有效的防范意识。这样的形势迫切要求高校开展教育时克服功利化倾向,不断拓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将文化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国家网络安全知识教育等内容纳入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之中。
2。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信息强权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偏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的转变使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由依靠权力和资本向网络控制者和信息发布者转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浪潮加紧对进行文化上的。价值观上的渗透,以隐蔽的手段和形式将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反社会主义。反主义的观点散布到互联网上,容易使某些辨识能力差的大学生产生思想混乱,削弱他们原本正确的理想信念。
(2)海量化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功能性和监管的缺陷决定了它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有正面。积极的信息,也有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消极的信息。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在这样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原有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出现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的紊乱,严重者甚至可能走向网络犯罪。
(3)网络的虚拟化造成大学生行为的异化。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以及网络传播的泛娱乐化。碎片化,使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交往中,从而造成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的失语;某些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从而引发网瘾综合征;某些大学生参与的网络社群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被国外不法分子蛊惑利用,间接参与到泄露国家安全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去,不仅影响国家的安全稳定,而且将自己引向犯罪的深渊。
三。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1。完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已经包括网络基础知识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犯罪教育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强重视,继续深化。同时,必须对大学生增加有关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国家安全意识是公民关心国家生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取向,是世界观。政治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反映“,[4]具体表现为公民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等。[5]为了避免大学生在市场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由于价值观的错位,而做出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牺牲国家安全利益的错误选择,社会及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制度体系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务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6]使在网络领域产生了国家层面上有法可依的基础性法律,这不仅为网络实现法制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法律遵循。加之以往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都应该成为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体系的基础。明确大学生的网络安全职责,包括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多重职责;教师应履行教书育人的本职,引导大学生做出合理合法的网络行为;学校应该根据本校校情,设置专门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职能部门,构建合理的教育制度体系。
3。建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联动机制
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高校仅能行使其教育职能来承担对大学生教育工作,只依靠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权力机关的介入。此外,家庭和社会本身也有教育职能,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主动承担起一部分的教育和教化责任,和高校一起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关注。引导。教育。因此,高校和社?^。公安。政府等相关部门之间必须要形成合作联动机制,在监管。监督。预防。实践教育等各方面相互合作,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教育――宣传――预防――监管的全方位网络安全网,以保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浅析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