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步骤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论文网>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师生互教互学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已成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改进。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教育学界对于教学方法的概念表述错综纷繁,我们透过不同的表述,可以分析概括为三类。其一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一观点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支配地位,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得到广泛认可,在现代社会仍然残存。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教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其二,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原则,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品性而运用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三,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与学生间的活动,强调互动的特征。这种观点自有一定的道理。但教学方法到底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活动?以活动“来界定教学方法,有混淆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界限之嫌,所以说这种界定还是片面的。全面的教学方法应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空间内共同采取的行为方式。其内容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两者间的互动模式。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最终任务,而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素养则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及效果。教学的定义历来都集中在探讨教学概念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制定明确的定义“。
二。教学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三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教学方法一般原理的研究,二是对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三是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三者在教学实践中相互促进,推动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在教学理论界,教学方法的研究明显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其不足之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界定不规范
关于教学方法的界定,纵观现有的研究,都明显地存在不足。举国外的研究来说,休金娜认为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达尼洛夫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活动的途径与办法“。
第一种定义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第二种定义犯了定义过窄“和属种颠倒的错误,第三种定义用师生相互活动“来限定教学方法的时空,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2。教学方法的分类标准混乱
虽然有许多人主张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但由于教学方法本身的复杂性,所提出的分类依据也多种多样,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分类也就不足为怪了。
3。教学中泛方法化“的倾向严重
改革潮流促使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方法。时下名目繁多的教学方法真让人有些应接不暇。教学中的泛方法化“现象十分严重。
4。教法学法化“提法不妥当
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论研究中具有永恒性的课题。教法和学法怎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此提出应加强学法“指导。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教学实际生活中,有人因此极力倡导教法学法化“,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时见诸于报刊。我们认为教法学法化“提法欠科学,应予以纠正。
5。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简单化“及照搬照抄“倾向盛行
我们往往把教法改革理解为一个更新陈旧。呆板的学科教学法的单因素问题。这一片面的认识使人们在教法改革实验中陷人困境之中。
6。教学方法的历史研究薄弱
目前国内以教学方法“为题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少,但关于教学方法的历史“的研究明显存在不足。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教学方法本身的研究成果不少,尤其是对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对教学方法的历史特性研究较少,这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建设和科学运用都是不利的。教学论界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固然重要,但若不从历史的高度去看待教学方法变革,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对教学方法的创造与实验,在现实教学生活中,人们往往就会变得盲从与迷茫。
浅析目前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