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跳远技术动作分析
跳远运动是要求人体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在跳远起跳阶段,速度与力量是怎样协作完成起跳的,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在瞬间完成的跳远起跳过程中,适时快速有力的摆腿动作是有效起跳的保证,直接关系到跳远的成绩。摆动腿技术在当今跳远训练中的重要性论文网早已得到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我校13级田径专修班学生胡鑫杰起跳阶段摆动腿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其摆动技术进行细致的解析,旨在对专项教学与训练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对我校专项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知网搜索查阅有关跳远运动技术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并仔细研读,提炼出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和理论资料。
1。2图像解析法。用一台拍摄频率为50Fps的高速摄像机进行定点拍摄。采用APAS运动解析系统对录像进行剪辑――图像解析――导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像解析采用APAS自带人体运动模型,标记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全身20个标志点(身体双侧的脚尖,足底,踝。膝。髋。指。腕。肘,肩,前额。下颌。腰),获取有关环节的运动参数数据。
1。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获得相关的研究参数。
1。4对比分析法。将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与所查文献资料中的二级运动员的跳远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发现技术参数上的不足,总结归纳出胡鑫杰的技术特点。
2。研究对象
实验测试对象为湖北大学体育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班的学生胡鑫杰。
3。实验步骤
3。1视频采集。采用一台JVC摄影机固定在三脚架,在跳远场地进行定点定焦拍摄,拍摄频率为50帧每秒,摄像机主光轴与助跑跑道中线垂直,拍摄范围为“倒二步至起跳离板后的技术动作,用皮尺测得取景范围为6。5米,摄像机高度为1。42m,X轴(助跑方向)长度为0。31m和,Y轴(与X轴垂直)的长度为1。2m。
3。2视频剪辑。采用APAS软件,将实验所需视频截取后存盘。
3。3选择人体模型坐标标定。在图像中标定基准点,标定起跳板的宽为X轴,长为y轴,选择已经建好的通用模型进行标定。
3。4实验室视频打点。将每一幅图片都选取同样的20关节个点进行标定处理。
3。5输出分析数据。将标定后的视频进行3D转换,再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截止频率为6Hz,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数据,输出实验数据。
4。结果与分析
跳远起跳时间是指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到离地瞬间的时间,起跳时间是评价运动员起跳效果的指标之一,起跳时间的合理与否关系着起跳效果的好坏与跳远成绩的优劣,有关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间0。10s--0。125s之间,如今世界记录保持者鲍威尔(8。95m),前世界记录创造者刘易斯的起跳时间分别为0。120s和0。125秒。尼尔(1974)研究发现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的基础上,跳远成绩与起跳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9。
实验数据如下:
综合上图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胡鑫杰起跳时间平均值是0。203s,最大值是0。224s最小值是0。183s,而二级运动员的起跳时间平均值是0。130s,胡鑫杰的起跳时间偏长,与摆动腿也密切相关,摆动环节的摆动角速度小,摆动动作不够积极也是造成缓冲时间过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摆动腿的最大摆动角速度与缓冲的时间呈显著性的负相关(R=0。64)。
把起跳分为缓冲阶段和蹬伸阶段,所谓缓冲阶段是指运动员起跳脚着板瞬间至膝关节最大缓冲时刻;蹬伸阶段是指运动员膝关节最大缓冲时刻至起跳脚离地瞬间。
胡鑫杰缓冲时间平均值为0。15s,蹬伸时间平均值为0。053s,而所查资料中二级运动员的缓冲时间平均值为0。048s,蹬伸时间平均值为0。082s,缓冲时间和蹬伸时间较长,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如果缓冲时段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过大,能量利用率降低,同时也会导致最适宜的蹬伸时机的延误,限制了起跳后的腾空远度。蹬伸时间过长,运动员获得了更大的垂直速度,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肌肉过分拉伸影响到最终的发力,这样反而会减小起跳速度。最终引起腾起角度偏大,腾空远度受到影响。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胡鑫杰的起跳时间平均值是0。203s,缓冲时间平均值为0。15s,蹬伸时间平均值0。053s,缓冲时间,与文献资料数据库中的二级运动员来比较,其蹬伸时间与整个起跳时间过长。
5。2建议
(1)在训练中加大对专修班学生的绝对速度训练的比重,提高学生上板速度。注重摆动腿的力量和摆动速度练习,建议采用摆动腿负重摆动和抗阻力练习。增加起跳动作的蹬摆结合训练,最大限度的减小起跳时间。
(2)在教学训练中及时的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做分析和诊断,防止不合理的动作出现。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跳远技术动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