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研究

西藏要发展,教育需先行。西藏基础教育建设水平关系着其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维护地区稳定,巩固民族团结等特殊职能[1],又限于西藏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一直以来完全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完成,以中央政府供给为主。

一。农论文网牧区基础教育供给现状分析

三包“政策在西藏实施30年来,政策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加快了农牧区义务教育普及步伐,对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维护农牧区社会稳定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止2014年底,西藏自治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园)率分别达到59。11百分号。99。64百分号。98。91百分号。73。37百分号和27。76百分号;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8年;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0。57百分号,扫盲人口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百分号。

2014年西藏教育经费支出占西藏GDP的比例为15百分号,是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占全国GDP的平均比例的近三倍,中央政府对西藏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与其他省份相比是最高的。近些年西藏不断出台惠民利教政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等得到大力扶持,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解决了学生愿上学“。能上学“的问题,不断增强教育吸引力,不断促进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二。农牧区基础教育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突出

目前西藏近20个县(区)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还有超过70百分号的县未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大多在农牧区。西藏农牧民居住分散,出行交通不便,这决定了大多农牧民子女需要寄宿学校,这给农牧区办校带来一定的困难。学校的建设布局不尽合理,且农牧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教育发展规模不经济。教育成本偏高等问题突出。

部分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问题突出,原因是西藏高寒气候,教学房屋设施折旧快,破损率高,地方维修经费不足。而一些新建学校,大多只有教学楼。宿舍楼。体育活动场所,学校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图书馆。实验室等未配套建设,后期仍缺乏大量的资金。中小学普遍存在基础教育公用经费偏低,仅维持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一些现代教学必备的常规用具。图书资料。实验用品。计算机电脑等设备严重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些乡镇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定,影响了教学正常秩序。农牧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基础教育质量差

西藏农牧区教育硬件师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师资制约了西藏教育的发展,成为西藏教育进步的短板。农牧区存在招教难,教师学历偏低的现状,教师每年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也没有好的办法留住好教师。

西藏农牧区学生从小接受藏语教学,使用藏文版教材。而藏文教材是通过汉语简单生硬地翻译过来,学生在缺少文化环境和背景下很难理解,这也不利于藏。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西藏农牧区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农牧区基础教育中汉语教学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兴趣,存在被动学习汉语的不良现象。农牧民家庭内部日常交流主要为藏语,这就导致农牧民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随着上学层次的提高,汉语教学课程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加,而自幼使用藏文版教材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导致理解困难,学习吃力,于是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农牧民观念落后,实际需求下降导致基础教育发展滞后

农牧民也是理性经济人“,例如近年来冬虫夏草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学校干脆放持续20天左右的虫草假“,这就形成了西藏特有的季节性失学“的现象,教育质量无疑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西藏部分农牧民中间还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不愿意让子女接受教育,认为传统农牧业不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来改变,学校应试教育不能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接受教育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教育投入回报周期很长,西藏农牧民家庭看不到教育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特别是2007年西藏取消包分配后,一些农牧民家庭会对子女大学毕业就业担心,这也导致农牧民家庭及子女对教育的期望下降,农牧民对教育的实际需求下降,家庭与个人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之和低于社会需求[2],从而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滞后。

政府为保证农牧区基础教育的两基“目标,运用行政手段发展教育,实现一票否决制。住校干部。联系乡镇等制度和政策,对农牧民进行强制性供给,体现了政府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强烈要求,但这并不是最好的供给方式,很难得到农牧民的支持,相反会引起一定的误解和抵触心理,也无法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农牧区基础教育辍学率高。入学率与升学率低“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3]。

三。政府提高农牧区基础教育供给的建议

(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均衡发展

农牧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基础教育成本很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高寒偏远地区。边境地区的办学条件比较差,图书馆。实验室。现代教学手段缺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需要上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政府新增教育经费要重点改善农牧区条件差的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扩建一批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使得基础教育均等化。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量“与质“

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除加强教育年轻教师树立崇高的老西藏“精神,对长期在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教师在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给予更多优惠。倾斜政策,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农牧区师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本地培养。西藏班培养。内地师资引进,内地师资不懂藏文无法深入基层一线教学,而本地。西藏班培养的教师供给在短期内不能集中解决。短期应打破地区壁垒,引进一批汉语讲的好,又懂藏文的老师“。例如四川藏区毕业的师范学生进入西藏工作是十分可行的,能增强农牧区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4]。长期应扩大内地西藏班办学规模,加大本地定向培养双语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消除农牧民学生汉语言障碍问题;对假期进行结构性调整,保障总体教学时间基本不变,降低甚至消除虫草假“对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

(三)改变农牧民传统观念,增加对教育的实际需求

加强宣传力度,如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后天的经济“,西藏家庭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有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西藏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等等。逐步改变农牧民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改变农牧民家庭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轻视基础教育的未来预期收益,提高农牧民家庭对基础教育的正确认识,改善农牧民学生厌学情绪。增加农牧民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要完善就业政策及配套服务,增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形成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解决好农牧民学生接受教育毕业后的后顾之忧,要使得农牧区学生具备就业有保障。创业能致富“的条件,使得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条件,提高基础教育预期收益。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例如:昌都地区左贡县中学通过开办职业教育,使得一部分基础差,难以适应初中学习的学生继续留在了学校学习,这样既完成了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效果非常好。但根据义务教育法,初中阶段不允许开办职业教育。结合西藏基础教育实际,政府应灵活变通,暂时解决不了,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职业教育或农牧业相关内容,例如农耕。养殖。机械加工等专业实用技术,这对于当地适龄儿童家庭对入学的积极性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西藏农牧区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研究

上一篇:西藏农牧区學生初中数學學习方法探究【2164字】
下一篇:西藏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策略初探【203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