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通识教育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04
一。应用型人才的本质以及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工作的宗旨是把科学原理或研究的东西直接用在社会生产方面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生活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层次主要是由应用科学的知识元素构成,工作职能的目标并非是要去探究事物的实质与原理,是用原有的科学成果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与国计民生创造经济价值和物质财富。从这一特点来理解,从事社会生产的人都是应用型的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知识的广阔性,又要注重他们知识的深层次性。让他们掌握比较完整。系统的所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将来以后再工作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以及操作流程的专业性知识,甚至包括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应用性知识。
(二)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构培养,着重要注意他们实践的能力与具体运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培养其创新发展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掌握专业全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实践应用的技能技巧,更多的是其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实现技术的创新开发的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要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重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对于创新思维的要求虽然不是很高,但应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技巧。技术原理进行社会生产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应用型人才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除了具备专业的素养以外,在工作当中还应该具备团结意识。协作精神,对工作负责,建立自信,有强烈的社会道德感,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品行端正等一些非素质。
二。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识教育特性
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专业知识内容来说,虽然不是专业知识的一部分,但它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能够得到基础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以后进一步学习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由于通识教育内容的普遍性与稳定性,对大学生实行普遍性的教育是比较适合的。通识教育教指导人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的文化知识,建立健全人格,各个方面都能够提高。通识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囊括了各个学科的特点。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动力,培养探讨研究的能力。
(二)通识教育具体操作中的主要问题
1。概念与目标定位不准
在大学课程的安排当中,对通识教育的科学本质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位。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知识面。通识教育的宗旨是让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对通识教育中所定位的教育目标理解也不准确,片面的理解为通识教育只的设置只是为了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去研究所学专业以外的其他科目,来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通识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通识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有的对通识课程的内容选择太宽泛,体现不出深度来,有的把专业知识的内容简化以后充当通识教育课的内容,部分学校把一些专业知识的内容进行拼凑与衔接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如此安排课程内容,就和通识教育的初衷与实质而相背离。现在的通识教育中,课程的结构缺乏统一的设计,学生可选择的课程种类不是很多。
3。管理机构与措施不完善
在的大学中,对通识教育的纲要规划。具体操作。教学流程。课程的合理安排等教学事务,没有专职人员负责,也没有人对通识教育的课程具体规范,通识课程的实施制度没有合理设置。通识教育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上层建筑没有相关的机构进行协调和指导,高校自身对通识教育的管理也很少有专门的科室负责。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时间不是很长,也没有专门从事这一职业的专门教师。由于通识教育性质的特殊性,其特点和其他专业教育是有差异的,具体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专业教育来说也是不一样的。
三。通识教育改革中出现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与理解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重要性
通识教育宗旨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是为了学生将来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设置的。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这一目标,必须要做全方的改进,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增加对通识教育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业领域内的技能技巧,还需要知识面丰富,视野开阔。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全面的知识要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代大学专业的设置,越来越明确与精细化,专业领域不一样,相互之间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与爱好去沟通,因此,我们要重视专业知识领域相互间的融合,注重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
(二)构建符合通识教育发展的管理体系
学校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通识教育才能实现预想的要求。要建立健全通识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通识教育办公室以及教学指导部门,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组织,具体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安排。内容与理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成果的检测。师资结构的合理配备。教育科研费用的使用等。建立具体的课程管理组织,对所学课程的设置做出编排,详细介绍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选课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增加他们对课程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信心。建立通识教育课程的监管部门,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
大学设置通识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建构学生健全的人格,协调与平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知识之间的结构,所以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也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识课程内容涵盖范围要宽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开设,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要科学设置,大力加强,要建构科学的通识教育思想与观念,把专业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院校的专业特点与办学特色,在原有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调配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由于各大学的特点都不一样,比如一些地方性的院校,有偏重于基础教育的师范类院校的,也有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理工类院校,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严的偏差。所以,通识课程的设置就凸显出其重要地位。
(四)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
通识课的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一样,最基本的方式是课堂教学。要想使通识课的教学质量有质的变化,课堂教学中就要转变以前教学手法单一。教学方式老套。教学观念僵化的局面。课内课外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规划好讨论的话题,指定阅读的范围,在上课时,给学生罗列出具体的问题,让他们把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独特的感受。审美的愉悦。人生的思考畅所欲言的谈出来,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作为一名通识课教师,要努力构建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识课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通识课中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管理盲目与混乱的问题,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注重通识课课程的设置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政策层面应建立相应的措施,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确保通识课的教学宗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通识教育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