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孝经的篇幅极短,全文不到两千字,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孝道思想体系。孝经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另一方面也是历代统治者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力武器,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在任何论文网时代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孝道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1孝经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1。1孝经中的道德教育理论
1。1。1以形而上学的道为教育的哲学出发点。夫孝,天之德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以为哲学根基的一贯方式,以此立论,阐述发端,条条分析,进而形成完备的自成体系的理论。
1。1。2以经世教化稳定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孝经中内容表明经主旨致力于构建一个各阶层矛盾缓解至无怨“,人民群众受教化后和睦“相处的社会政治局面,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是开宗明义的内容。
1。1。3以尊重长者。上者为实际操作原则。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对待长者。平辈上树立原则,推及社会身份的相处之道,形成能够为人所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的基本道德原则。
1。1。4树立传统社会的激励机制。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将人之正当欲望进行适当激励,在满足个人。家庭。家族合理利益诉求的前提下构筑适当的激励理论。
1。2孝经中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孝经可以看出,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首先培育了一个适合道德教育的整体环境,从制度上。舆论上。激励上保证孝道的生根发芽;其次是有教无类,每个人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孝道作为道德的基本核心;其三,道德教育并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融汇到祭祀。婚典。晋升。择业等等各个方面的规则制度,随处都可以看到孝道文化的灌输“其要求是真诚。礼者,敬而已也“最后,孝道文化也注重灵活性,不呆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比如在忠“与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也提前设计了救济途径。
2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2。1。1父母的榜样作用正在把孩子引导向道德教育的反面。由于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天然的感情纽带和教育形式,父母特别是母亲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孩子对父母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和信任,使其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部分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重智轻德,或是在青少年道德问题上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一些家长认为青少年教育无外乎学习。成绩。技艺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只要子女学习优秀,他们甚至愿意以子女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并将子女的道德修养弃之不顾。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育就成了配合学校对子女强行灌输知识的代名词,其子女也异化成了一架学习的机器“。这架机器“,感情冷漠,心理残缺,缺乏理想抱负。责任感。同情心,体验不到生活及做人的快乐。
2。1。2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目前,在许多家庭中,孩子只要一上小学,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话题就只剩下了学习“这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龄前,父母尚可带着孩子一起玩。一起接触大自然,上学以后,都被学习“给替代了。由于家长高度关注学习成绩“,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却被忽视了。作为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做自己孩子的朋友。有空陪孩子做做作业,与孩子逛逛商店;做做游戏,看看电影;有时间还要与孩子谈谈心,说说话,交流交流;这样孩子和自己真的亲近了,心里有什么不愉快就会向你述说,我们做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给孩子上上道德课,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2。2学校教育中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2。2。1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这几年来,很多地方发生了教师施暴现象,有的教师当众羞辱学生,有的让犯有过失的学生自己打自己耳光,有的则让学生互相惩罚“,更有甚者,竟用刀片划学生的手心。再例如:最近新闻中热议的安徽某小学为差生佩戴绿领巾,好学生带红领巾的事件,在当今学校歧视差生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2。2。2道德教育手段简单且缺乏可操作性。提起道德教育的手段,相对于信息发达的现代化社会而言,就显得太陈旧。简单和缺乏操作性了。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找学生谈话。上道德教育课等老一套教育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特别是目前社会上的道德教育环境很复杂,大量的不道德的非法的出版物。黄色网站。有害的电子游戏的存在,正在和我们从思想上。精神上争夺新一代青少年。
3孝经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3。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人生最初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然后,才有其它的人际关系。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言孝,是将孝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或层次。一为爱惜自己身体,保护自己生命,以继承父亲的志向和事业。二是修德学道,增长才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三是立功于生时,扬名于后世。生我者父母。因而教人要从教孝敬父母开始,这也是容易实践之事。由爱自己的父母而知爱他人父母,由爱己之兄而知爱人之兄。而道德的修养必须有一个过程: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先教人敬爱自己的至亲,这很容易。由此逐步扩大,爱亲者“最后达到博爱“,却很难。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培养。不教孝,其它的品德便无从教起。所以,古代诗书礼乐之教化所集中致力的就是孝“。3。2学校教育应科学对待青少年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因材施教。虽然孝经认为:自天子及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但孔子实际上主张对不同的人的孝道教育应有所侧重。在孔子看来,天子行孝,是替天行道,以治万民。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天子行孝是为天下民众作表率,天子之孝推而广之就是爱国爱民。而对庶人“即普通老百姓只要求其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列举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庶人处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孝德内容有所侧重,而其行孝的方式更是有较大的不同。这说明,孔子在进行孝道教化时,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扬长避短,能够从人们的实际状况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对整个群体的教育,但也是对每个个体的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青少年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其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因此要将青少年德育与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区分开来。每个青少年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等是不相同的,其思想状况也不尽相同。比如,教育对象的性格不同,有的豪爽,有的细腻;有的活泼热情,有的孤僻冷漠。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细致的工作。
4结语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其对伦理影响之深远绝非其他著述可比。虽然是十三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但也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倡导的基本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依旧坚持扬弃“的方法,跟其他传世经典一样,孝经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教育,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孝经中具有恒久价值的伦理思想及其所体现的教育启示。它已经渗入我们的骨髓中,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和心中。
孝经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