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对德育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教育不分国度。不分时间,历来都为社会所重视,很多国家都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或最终目标。自论文网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产生碰撞激烈。因此,了解西方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模式,并从中的得到启发对高校的道德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概况
自新中国成立,思想道德教育初步确立,稳步发展。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GM“期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自文革结束后,的思想道德教育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1980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马列主义课的地位和任务。随后完成制定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大纲,改进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开始逐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展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主义思想教育。从1984年至2005年,中央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理论上进行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大的改革强调指出:现行的以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认真改革,这已成为培养一代又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迫切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学界对西方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对西方的与理论与实践的持续性关注,既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道德教育蓬勃发展的趋势,也极大促进了国内德育的变革与发展。21世纪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同民族。文化与文明之间交流的频度与深度日益加深,而不同形态的道德与价值的冲突使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也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德育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二。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一)西方道德教育更重视个人本位
西方思想道德教育内在一致的反映了西方社会个人本位的社会性质。人性化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正日趋人性化,在确立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都强调从人的需要出发。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人权。人性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出发点。20世纪后期,法国提出以人权为核心,突出公民权利,形成以民主权利与公民义务为特征的公民教育新时期。日本针对长期存在整齐划一的弊端,在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尊重个性“原则。各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采用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实践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该理论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传授和行为控制,而应是人性的呼唤和人格的塑造。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开放性与隐蔽性
道德教育的隐蔽性和巧妙性是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注重氛围和教育环境的增提协调性,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
在课程设置上,西方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而以公民与政治课“。社会课“等名称进行教育。学校更多的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在其他的课程学习上。要求学习任何专业课首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他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这门学科要应对那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实现思想道德全方位渗透,寓道德教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道德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方式上,西方国家采取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在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把信念。情感和道德意识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文艺节目中。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更是把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灌输与引导推向了极致;通过宗教团体活动,把民众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政府的顺从;按照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采取课外教育。心理咨询等,发挥隐性课程作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在家庭道德教育上。西方父母更多是起引导作用,采取间接教育。全面渗透。通过以身作则。讲故事等方法与孩子平等沟通,潜移默化地将道德观念渗透到孩子思想中,并通过孩子自己内化“,感受道德,树立价值观,不会直接强制性告诉孩子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内容有哪些来强加道德观念。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虽趋于平等“,但依然不乏父母直接灌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用过激方式将道德强加于孩子助其形成与社会相符的价值观。道德观。
(三)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西方的道德教育从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根据学生实际讲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把道德教育推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而丰富。如,进行宗教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自由平等人权教育。现代生活方式教育。消费教育。心理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保护环境教育。反色情暴力教育等等,不但内容无所不包,而且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社会道德教育强调道德实践,培养良好品格。良好的品德不是单靠课堂教育所能形成的,还必须在事件中通过不断确立信念。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规范行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才能形成。一般通过开展周末晚会。社会问题研讨。服务学习。政治活动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推广本国价值观。以美国为例,除学校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教育场所。很多博物馆陈列着当年开拓者的用具,展现其创业史的艰辛。科技博物馆专门展示世界科技领先水平的辉煌成就,进行爱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等等。通过社区等社会组织来开展博物馆参观活动和志愿讲解员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耳濡目染。三。国外道德教育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
虽然存在着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方面的价值观,但更多的是以社会本位为主导的教育价值观。然而,近年来,东方国家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价值观上有了质的飞越,个人本位的德育目标价值在不断凸显,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刺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在逐渐被大部分人所认可。
目前中国的德育目标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一。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二。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一批符合一定价值标准的。本阶级需要的政治人才。三。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更新。实践证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两者关系紧密。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因此,我们在制定德育目标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国家利益。社会目的的同时,又要充分维护的与对象的个体权益,促进个体发展。既强调个体品德的工具“价值,也重视品德的本体“价值。培养身心发展和谐。素质高。能力强的个体,才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坚持科学灌输,注重渗透教育
西方渗透性启示是在重视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隐性教育方式,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应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相互统一。一方面,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可以从课堂外。从校园环境中,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在世界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趋势越来越关注渗透的。隐性的教育方式时,保持显性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如开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有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最常用的。最传统的就是以课程为载体的课堂灌输。其中主要是教育的目的过于显现。教育方式单调等,使德育难以收到实效,甚至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当前,爱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程的载体功能,必须强调和提倡科学灌输,同时将灌输“与渗透“有机结合,采取隐性的教育方式。道德是人不知不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有意识的道德自我训练而形成的思维和社会行为的伦理趋向。我们应该创新德育载体,如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网络载体。心理资讯载体等形式来发挥渗透功能。
(三)积极倡导三结合“和养成教育“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突出的经验之一体现在教育体系的三结合上,表现了教育体系内在的统一以及德育与客观要求之间的和谐与适应。我们应努力是个人。学校以及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目标的协调统一,减少因三者的冲突带来的副作用,使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养成教育“强调的是在人们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品德结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它是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反复经受检查,实质是道德实践的锻炼过程。比如,鼓励大学生经常参与社会活动,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校园里的一些服务工作。学校也可以提供一些打工“式的教育机会,进行一些有酬“劳动。学校道德教育中,养成教育“虽不鲜见,但总体还未形成一种方法体系。新课改“后,虽强调发展学生能力。注重生活化,但养成教育“所需的大量实践环节却因各种原因而滞后,如应试教育的压力。未成年人安全责任“束缚。场地设施不健全等等。因此,应在原有基础上,切实地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养成教育“的新思路。坚持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变零散的。个别的为整体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
四。结语
综上,应积极倡导四结合“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制。四结合“主要指:第一,在学校德育目标制定上,八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第二,在学校德育教育教育方法上,把知识教学与情感教学。能力发展。行为训练相结合;第三,在学校德育教学形式上,吧专门的道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及文化建设相结合;第四,在学校德育教育的配合上,是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联合起来,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统一的道德与公民教育目标和行动。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对德育教育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