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生道德失范的根源与对策研究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职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高职生道德失范的行为却层出不穷,破坏了高职生的整体形象,将来融入社会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一。当前高职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作为存论文网在意义。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生道德失范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唯利是图

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展。在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国内。国际各种思潮也不断涌现。碰撞,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高职生很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价值取向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和自我化倾向。当下,高职生奉行功利主义的表现主要有急功近利。投机钻营;忽视同学友谊,破坏同学形象,骗取奖助学金等。甚至有个别高职生出卖肉体换得金钱。这些高职生思想堕落,通过出卖尊严满足自己过上高贵“生活的目标,却架空了自己的灵魂。此种行为虽然极端,缺乏普遍性,但也是高职生道德沦丧的一个缩影。

(二)个人主义盛行,知行脱节

高职生在价值观认识与践行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脱节。当前,的高职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95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情变化。特有的成长环境使得独生子女95后“高职生群体崇尚自我。崇尚个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去做事情,不喜欢别人参与,也不喜欢参与别人的事情。事实上,这些95后“的高职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大是大非等问题上有正确的立场,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暴露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匮乏。一些高职生囿于为自己的利益忙碌,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并为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付出努力;喜欢个人独自奋斗,不愿融入团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感恩意识;他人有难处,不愿伸手相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突破了日常生活应当的伦理要求。

二。当前高职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当前高职生社会道德失范主要是由于其约束机制缺位所致。高职生的行为主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公共舆论的约束。学校规章制度是专门针对学生特点而制定的,但是,目前这些能够敦促高职生行为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均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缺位状态,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学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其实,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如此。学校的规章制度虽说并非浩如烟海,但可谓种类繁多,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有序。如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考勤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考试制度。学生违纪教育处罚制度等等。如果严格执行各项规定,那么高职院校必然呈现出一种平稳发展的态势,学生也必然会从中受益,使自己规范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颁布规章制度的目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长期处于一种有令不行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多以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为导向,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且高职院校普遍学制短,而高职生步入社会实习的阶段较长,这样相应地就减少了在校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在校宽容对待,出校监管鞭长莫及的情况。另一方面,师生关系较之以前相对紧张,学生因不满学校处分辱骂。威胁。殴打,甚至杀害教师的现象不断增长,为避免矛盾的产生和激化,管理者对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视而不见或者从轻处理,导致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性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挑战。碰触。

(二)公共舆论导向有失偏颇

曾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然身处社会关系之中,必然深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不良的社会舆论导致高职生的道德失范行为日趋常态化。一方面,公众对高职生的道德期望值偏低。高职生是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业技能学习是其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相对匮乏,加之利益诉求和行为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的思想被广泛接受,一些事实上已违背了社会道德的行为不再受到公众的指责和唾弃。这导致高职生实施失范行为而不受社会谴责的心理得到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生的道德失范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共舆论缺少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突出表现在媒体传播方面。很多媒体对娱乐性话题表现出趋之若鹜的姿态,传播的内容不但过于感情化。肤浅化。低俗化,而且由于媒体监督力度的欠缺使一些反面信息得到了传播,特别是通过网络散布的一些色情。诈骗。高薪代考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职生的道德责任感,造成了自由意识的泛滥。

三。防止高职生道德失范的相关措施

高职生的素质不但代表着国家培养人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采取相关措施遏制高职生道德失范行为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改变育人模式

教育不应当培养无才无德的人,也不应该培养有才无德的人,而应该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才识。人品兼备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从严要求学生,并严格把关输出环节。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只规定学生成绩合格即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并不考察高职生的道德素养,甚至急于学生走出校园实现就业,只要学生有所谓的就业实习机会就予以同意,这就可能导致一部分道德残缺的高职生流入社会。所以,改革职高生教育体制,严把职高生输出环节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在利用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施以压力和约束的同时,还应当改变育人模式,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当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就业实习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注意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内在品德的修养。(二)加强对公共舆论的引导,促进高职生的精神成长

公共舆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当公共的舆论缺乏公正性或影响乏力时,就需要国家。社会团体等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控制,以使人们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首先,公共舆论要对高职生的道德舆论设置合理的期望值。高职生也是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道德水准应当高于普通大众。其次,公共舆论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共舆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对人们价值观的塑造及行为方式的选择发挥着巨大作用。各种大众传媒应当多发表积极健康的言论,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使高职生耳濡目染,提高自己的道德要求,成为?圆偶姹傅娜瞬拧?

(三)高职生应培养自己的道德良知,加强道德实践

提高道德素养,是高职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人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星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公共舆论这些外在力量可以使高职生因心生畏惧而行为规矩“,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道德失范行为。只有当道德法则真正内化为高职生心灵深处的一种信仰时,才能使其自主自觉地远离道德失范行为。良知(良心)是唯一的道德强制手段。良知一旦形成,就对人具有深度心理学意义上的强控制和硬约束,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另外,习惯是万物的主宰。习惯的力量支持着社会秩序的运行,也支持着人们日常的品行。因而它们所具有的优势,甚至远甚于法律“。道德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性行为,如果高职生加强道德实践,从日常小事做起,将社会道德要求躬亲践履,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有德行的人。

四。结束语

高职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当前高职生道德失范的现象频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高职院校管理力度。育人模式方面的不足,也存在不良的公共舆论导致高职生价值观发生偏移的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切实落实规章制度,从严治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引导高职生自觉加强道德实践。提高修养,逐步使高职生的道德水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当前高职生道德失范的根源与对策研究

上一篇:當前道德建设中存茬的问题与解决途径【2658字】
下一篇:技工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1678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