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义矛盾的观点浅谈转型期群体事件与政府治理
一。转型期的社会基本矛盾
主义唯物史观透过历史的表象,发现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毛泽东也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论文网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处于转型期,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资源与环境约束的矛盾;二是公共需求全面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品严重短缺的矛盾。此外,其他形式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表现方式也逐渐增多,考验着政府。
二。转型期社会冲突的特点和爆发原因
(一)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特点。
新形势下内部矛盾多种多样,并呈现出新特点:群体性。组织性。仿效性。破坏性和反复性。
1。群体性事件频发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通过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呈现三种形态:①无诉求。无组织。带有情绪宣泄的行为;②明确诉求目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行动;③由目标明晰的集体行动逐渐演变为发泄的冲突,是前两种的混合。近年群体事件有上升趋势,2014年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广东以30。7百分号的比例居首,著名的乌坎事件。陆丰事件都发生于广东。
2。文化心理冲突上升,经济利益冲突占主导地位
随着人员流动加剧和新兴阶层的出现,文化心理冲突逐渐散布上升,尤以一线城市为重。但因有限的社会资源,中国社会冲突的性质基本仍以经济领域的冲突为主,且现有冲突较少涉及社会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如黑龙江。河南教师因薪资待遇集体罢课;传闻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有人喊楼上撒钱了“,这都是利益冲突的典型表现。
3。冲突双方呈现非对抗性
科塞把冲突分为直接与非直接的现实冲突:群体越是在现实的问题上发生争端,就越有可能寻求实现利益的折中方案,冲突激烈性就越小;反之,冲突越激烈。如今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内部矛盾,并没有达到质变,具有非对抗性,多数冲突都可以协调解决。
4。表达方式多元化
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素质的提高,面对冲突民众和政府都在极力避免直接对抗,探索文明有效的解决方式。而新媒体的急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网络在群体事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忽视,越来越多的患病求助。网络视频。人肉搜索等都会引发舆论导致群体行为。
(二)亚当斯公平理论“分析社会冲突爆发原因。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1965),员工激励程度来源于对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比例的主观比较,而这种公平感取决于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本文强调社会比较,即自己与他人的比较:OP。OC分别是对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IC分别是对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平衡时OP/IP=OC/IC。当OP/IP>OC/IC,此人的劳动报酬高于组织内的其他人,他便会继续努力工作,增加工作的投入量以保持现有的较高的劳动报酬,但久而久之,他会重估报酬,积极性又会恢复到原先水平;而当OP/IP 将经济利益的观点延伸到利益冲突问题上,可以看出,当群体之间进行社会比较时,如果别人所得的收入。福利高于自己,个人就会认为不公平,尤其在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时,社会矛盾就会进行量的积累进而达到质的变化,爆发社会冲突。 三。创新公共安全管理体制 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盲点,因此本文主义辩证方法从群体事件特点及原因为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提出建议。 (一)防范于未然,健全社会预警机制 社会冲突事件多为突发事件,所以,首要任务就是预防或预警。比如大型集会活动一定要控制人数规模,减少中心场地空间压力,设置鲜明的安全标志。合理配置警力。走道严格分流。设计疏散出口等,现场一定要留有生命通道,严禁任何占用。 (二)创新社会治理理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核心在于还政于民,还权于社群,因此,新型政府必然是服务型政府,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主体。社会主体服务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服务并不代表放任,政府必须着眼于最坏的可能性做好应急预案,在冲突无法控制时采取强制措施。 (三)全面平衡。积极协调非对抗性矛盾 坚持系统治理,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平衡治理,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实现社会比较的心理平衡。 四。总结 转型期,社会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要承认矛盾的存在,不要忽视。漠视或压制它,而应理性对待,坚持发展的观点。全面的思维。把握矛盾的质量变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使社会力量形成均衡态势,从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 以主义矛盾的观点浅谈转型期群体事件与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