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作用
胡锦涛总在十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论文网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它既是主义中国化的新概括,又是对中国主义研究的新认识,也是对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主义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与时俱进是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不断把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一。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更加明确具体的提出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学者们对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方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当代中国主义的普及。宣传。教育,力求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用当代中国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个涵义指出了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与根本任务,但只是分析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没有更加全面与完整,提示了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其中包括:第一层,当代中国主义“化大众“;第二层,当代中国主义“的大众化“;第三层,当代中国“的主义大众化。“[3]这个分析包含了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不同传播方向与要求,一方面是理论掌握群众“,另一方面则是群众掌握理论“,并且使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化“强调了主义大众化特定的时空性。
从上述主要观点中我们可以知道,学者们普遍将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概念集中在它的内容与要求方面,而没有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其核心本质,所以,针对以上的不足,在此本文将尝试性地对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概念提出以下三个层面的界定:一是从内容上讲,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指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但也是指用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被群众所掌握从而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是从根本要求上分析,既是指主义这一理论被群众所掌握,理论要融化到群众中去,又是指群众去掌握这个理论,重点在于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三是从方法手段上讲,既可以通过传统的宣传方式实现通俗化,使理论宣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也可以通过现代高科技的传播途径,使当代中国主义理论充满时代气息,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它在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用发展着的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的使命。它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它必然是对大学生进行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密切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变化,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他们直接面向大学生,为推动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中宣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国家要设立主义一级学科,深入开展对主义基本原理,主义发展史。主义中国化。国外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起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重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的任务。当今西方敌对势力仍然主要采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企图用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最终达到动摇。摧毁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的目的。此外由于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本特征,这种社会基本特征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多样化和多元化,就意味着差异,意味着矛盾,而这些差异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协调,就会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发出不和谐的音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和教育青年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构筑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想防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当代中国的主义来分析社会现状,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不至于迷失方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倡的用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等等,都在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因此,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确立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规则意识,培养社会发展所要求的道德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之间的矛盾,坚定对当代中国主义的信念,是实现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内化与渗透功能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300多万,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自身的人格魅力,先进教学方式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的内容,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这些因素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他们将会成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宝贵人才。
当代中国主义是当代中国党人运用主义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创新理论,是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宣传当代中国主义的主阵地,具有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