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全球化的讨论正在深入。这一讨论一直存在不少热点和分歧。不同意见的讨论与商榷,对理论研究大有裨益。应用的世界历史“观来诠释全球化的内涵,考察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全球化的讨论。

一。的世界历史“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一般有论文网两层含义:人类不断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的进程;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的进程与趋势。国内有学者认为,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世界市场,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全球化进程应与资本主义进程属于同一过程“,因为两者有着时间上的契合性与历史的同步性“。(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经济全球化进程究竟在何时启动,争论不少。其实,这应依据客观的历史与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的出现而定。如果我们从世界文明史的进展及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层定义出发,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不与资本主义进程同步。因为在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各民族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并不是始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早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不同民族之间就采取各种方式相互交往。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既包括和平方式,例如,不同民族间的产品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也包括战争方式,如掠夺。侵略和征服。曾指出,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应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

如果从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定义出发,以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启动标志,那么同样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不同步的结论。因为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只有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才有可能。而统一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的世界市场,直到工业GM进入高潮之时的19世纪中叶才形成。既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时各国经济才初步形成全球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才有可能启动,那么,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的论点,就难以自圆其说。

的世界历史“观内容十分丰富,贯穿在众多的专著中。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主义原理。党宣言。资本论等代表性著作中有较集中的论述。如果我们完整阅读这些文献,就会发现,主要是在论及大工业的历史作用时,提出其世界历史“观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论及机器大工业的伟大历史作用时强调,是它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促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把一切民族与国家联成一体,是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一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经济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值得注意的是,的这段话的主语它“,应是机器大工业!但是,国内有的学者却认为,从的世界历史“观,可得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结论,因此,世界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相同,也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等同。(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这种理解与以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引文的意思以及全文内容的原意并不相符,因为资本主义进程,并不能与机器大工业等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机器大工业发生前,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根据的世界历史“观,不是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而是18世纪后期的工业GM启动了世界历史“。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工业GM进入高潮时,世界历史“发展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才启动。可见,关于由机器大工业启动的世界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以及全球化进程并不重合。总之,应依据世界文明史,以的世界历史“观为指导,理顺资本主义进程。世界历史“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夯实基础。

就全球经济的联系与制度安排而言,经济全球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工业化进入高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西方少数工业化国家完全依赖世界市场,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并不完全依赖世界市场,不少国家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

第二阶段。二战以后,新科技GM将工业化进程引向新高潮,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高,不但制度安排基本完成,包括国际金融及国际贸易机构与体制建立并完善,而且经济全球化的物质载体已具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但是东西方冷战与两个平行市场“的存在,使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出现,充其量只出现了经济半球化“现象。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新科技GM进入信息GM时代,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出现了全球的制度创新与扩散,以及跨国公司的更大规模的渗透,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普遍提高,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资本的国际流动借助因特网而速度空前。规模巨大,经济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及亚洲一些国家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边缘状态“,因此,至今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仍没有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很漫长。

二。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运动,是全球化讨论中的一个热点。有的国内学者认为,‘世界历史’或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历史根据“,(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是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与实践展开的条件“,其发展趋势在根本上与社会主义的趋势完全一致“,并包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其基本论据是:

(1)世界历史形成,为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2)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与世界历史的进步性“,将落后国家推向社会主义;

(3)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内在的矛盾与危机必将导致无产阶级GM。经济全球化没有消解这些矛盾,也不能改变其灭亡的命运,但是资本主义可以在全球化中转移自身矛盾,由此延缓它的存在。“而社会主义则将以其历史逻辑的力量,最终取得全球的胜利“。(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4)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将把各国无产阶级联在一起,使无产阶级GM具有全球性性质“。说过,主义GM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GM“,它是世界性的GM,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因此,由世界历史“观,可得出社会主义必胜的结论。

以上的观点与推论是否站得住脚,值得逐一推敲;同时有必要认真核对一下,其中引用的的有关论述是否准确,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否准确无误。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固然离不开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但是,20世纪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主导着世界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多数落后国家尽管深受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之苦,但在二战后还是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历史昭示,落后国家要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往往需要某些相应的国际条件和一定的国内社会条件。当国际资本主义处于空前危机而国内社会处于历史转折时,例如,帝国主义陷入两次世界大战时,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可能取得重大成功或突破的机会。一战中,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通常状况下,仅仅依靠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与世界历史的进步性“,并不可能将落后国家推向社会主义。在21世纪更是如此。战后国际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很多,其中,一些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内外历史条件下,尽管跨越了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普遍忽视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与利用,过度强调与资本主义制度及意识形态划清界限,排斥市场经济,完全否认了对现存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付出沉重的代价。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令人深思。

[1][2]下一页

上一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分析【1820字】
下一篇: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3391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