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内涵解读的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085-04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童贤东,男,东北师范大学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通辽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主义中国化。<论文网/p>

逻辑起点是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源头,正确界定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理顺主义中国化及中国化的主义理论成果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构层次,并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主义中国化及中国化的主义精神实质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针对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研究逐步深入,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诸多观点,可谓见仁见智,争论一直不断,近期尤甚。本文拟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展开,以期通过对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合理解读。标准的科学判定及逻辑起点典型观点的评析借鉴,试图对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做出合乎理性的判定。

一。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内涵及标准判定

厘清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内涵,是正确把握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基本前提。而要正确解读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的内涵,就需要首先弄清逻辑起点的内涵。在正确理解逻辑起点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主义的精神实质。历史进程及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更正确地解读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科学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得出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科学合理的判定标准。

(一)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内涵解读

逻辑起点内涵的正确解读是准确把握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一把钥匙,逻辑起点是逻辑学的概念,因此,首先要从逻辑学的角度来阐释。对于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不多,为能够正确理解把握逻辑起点的内涵,有必要对目前哲学界对逻辑起点研究有代表性的成果做一简单介绍。

学者冯振广。荣今兴根据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思想,认为逻辑起点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其二,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其三,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其四,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其五,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其六,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1]。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其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其二,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三,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四,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以上这些对于逻辑起点的概念内涵论述和特点界定,可为我们正确界定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提供重要的哲学理论参考,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逻辑起点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二是构成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三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

(二)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标准判定

要想对主义逻辑起点的标准进行合理界定,既需要在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内涵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明确逻辑起点所应具备的特点,又需要兼顾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点。毛泽东对主义中国化曾有过深刻论述: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3]他还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主义。因此,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由此可以看出,按照毛泽东的理解,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把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形成创新性的成果。因此,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源头判定也同样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此外,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其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把主义不断和中国的GM。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把以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指导而产生的中国GM经验上升为主义的理论高度,从而形成中国化的主义理论的过程,这是一个具有双向度的系统性整体过程。因此,还要以系统的视角把握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起始点,中国化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肇始点,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标志基点开始生成的历史现象。而具有这些特征的历史现象(历史时期)才是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同时,对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界定,应强调和突出的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既要强调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又要兼顾中国化的主义理论的始点和理论基点的开始形成。故此,笔者认为,判定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的标准有三个基本方面:标准之一,必须是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始点(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标准之二,必须是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起点(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标准之三,必须开始形成中国化的主义理论基点(构成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且,以这种标准判定主义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才能更加符合逻辑起点的内涵和中国化的精神实质。二。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几种典型观点及评析

随着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拓展和逐步深入,对于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界定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新的成果不断涌现,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现列举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观点并做简要评析。

(一)经典主义民族化思想起点说及评析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王国敏教授等,王教授认为: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一个内含于主义中国化理论过程中对主义理论自觉的思维反映,属于主义中国化理论范畴内的问题。具体来讲,它是在把握主义和中国实际这一过程中对‘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渊源性追寻,其理论源头就是经典主义蕴含的民族化思想。“[5]此外,王国敏教授在深刻解读主义中国化的深层内涵的基础上,还把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分解为逻辑起点。理论起点。实践起点。历史起点。理论创新起点等五个起点,并对这些起点逐一展开论述并进行判定。笔者认为这样划分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可以厘清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更有助于全面深层把握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问题一,很难体现逻辑起点要求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思想;问题二,如果把经典主义民族化思想作为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成立,那么,这个逻辑起点同样适用于主义苏俄化(主义朝鲜化。古巴化。越南化等)。因此,把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判定为经典主义民族化思想值得商榷。

(二)过程起点说及评析

有些学者认为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党的二大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处于这一过程中的这些点“连贯起来,共同构成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张俊。沈艳荣等专家学者[6]。把从党的二大到六届六中全会期间的关键节点连贯起来作为逻辑起点,能够清晰凸显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历史脉络,但仅仅符合中国化的主义理论基点开始形成的标准,根本没有体现主义中国化思想和实践的起始点,况且也太宽泛。因此,把从党的二大到六届六中全会期间的关键节点连贯起来作为逻辑起点不准确。

(三)起点动态转化说及评析

学者张允金认为:从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看,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把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逻辑出发点,转变为以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需要作为逻辑出发点,再到把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作为一个统一体,以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进一步探索的逻辑出发点,不断推动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问题。“[7]可以说动态转化是这种逻辑起点判定的特点,认为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随着具体国情和发展需要而改变的。此观点合理之处是体现了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和终点辩证统一的特点,但却不能体现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起始性和一贯性。

(四)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历史现象起点说及评析

持此观点的徐光寿教授认为:秋收起义和井冈山GM根据地开辟的伟大实践,以及1928-1930年间以反对本本主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的发表和重大理论的阐述,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重大历史现象,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直接成果则是中国GM新道路的开辟。而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8]笔者很赞同徐教授对主义起点界定的思维角度,但对于把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界定为井冈山时期系列历史现象则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按照这样一个起点,很难体现出主义中国化起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原始的肇始点。

(五)单个历史事件起点说及评析

数学者是从单个历史现象作为起点的角度探索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的。尽管在逻辑思维角度和出发点是类似的,但在对主义中国化起点的判定结果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十月GM“是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提出: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如果从1917年俄国十月GM算起,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这个历史过程,就是主义中国化的过程。“[9]第二种观点认为开始传入中国即是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持此种观点的何一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可以说主义中国化从传入中国时就开始了,尽管那时并不是真正自觉地‘中国化’,而且理解和表述都不完全标准。科学。“[10]叶险明教授也认为: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也就是‘主义中国化’的过程。“[11]第三种观点认为主义中国化始于李大钊,认为李大钊在宣传主义的过程中提出,要把理论和中国的国情结合,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赵付科。李安增[12],李彦林。王素莉[13]等。第四种观点认为主义中国化肇始于中国党的成立。持这种观点的有梅荣政[14]。涂小雨[15]等学者。第五种观点认为主义中国化始于二大,持这种观点的有马乙玉[16]等学者。第六种观点认为1920年前后中国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是主义中国化的起点[17]。此外,还有秋收起义说,井冈山时期说,反对本本主义说,遵义会议说,六届六中全会说等等。这类把单个历史现象作为主义中国化起点的观点,是学术界判断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主流观点,虽然各自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如果用主义逻辑起点科学内涵。判定标准考量,感觉都有点厚此薄彼,缺乏全面性。

三。党的成立时期: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理性判定

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界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对经典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还要求从多层次多向度的视角,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本文主要借鉴逻辑学逻辑起点内涵界定),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真正把握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理论实质,做出合理的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笔者在对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内涵三个特点解读的基础上,借鉴了毛泽东对主义中国化实质的阐释,得出判定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三个标准:标准之一,必须是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始点;标准之二,必须是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起点;标准之三,必须开始形成中国化主义理论基点。这三个标准既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又综合了哲学逻辑起点概念内涵的三个核心特点,符合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精神实质。因此,笔者认为以这三个判定标准判定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是比较理性的。用标准之一判定,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的肇始点,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也应该以此为原始起点。同时,既然是理论起点,就应该是主义传入中国并且已经发生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理论变化,就像有的学者所说要化“出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之一必然是创新的思想理论,这个思想理论必须是反映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的思想,必须是贯穿于中国化的历程的始终的思想。而符合这一要求的就是,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始阶段一些初步具有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主义具体运用时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的思想火花,而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李大钊。他于1919年8月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8]。此外,他又在1920年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中提到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19]。可以看出,此时主义中国化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用标准之二判定,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主义指导下党的GM实践的起始点。按照这个标准,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就是各地主义小组的纷纷建立,因为早期主义小组是在主义指导下建立的,建立主义小组的目有两方面实践内容:一是宣传主义思想。二是为党正式的成立做准备。中国党从主义小组建立开始,就正式开始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致力于探索中国GM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更加突出的是其主义指导之下的GM实践的发端。自此以后,GM实践过程虽然历经曲折,但从总体趋势上看,主义中国化的GM实践是在逐步走向成功和胜利的,并最终取得中国GM。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绩。

用标准之三判定,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最先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点的历史事件――二大。学者汤兆云认为:既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成功实现了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以毛泽东对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阐述作为判别标准是比较科学的。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主义中国化的判别标准有两个:一是用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开始‘创造些新的东西’。照此标准,二大是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肇始:二大运用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GM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厘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指出中国GM的前途等,也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东西“,包括指明中国GM的对象与动力。中国社会各阶级的GM地位及作用。中国GM分两步走“的奋斗路径和目标等[20]。笔者认为这些新的东西“正是毛泽东思想基点形成的开始,中国化主义理论基点由此开始萌发。

综合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三个判定标准,结合对典型观点的评析,可以判定党的成立时期――从主义在中国的开始传播到二大,就是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分析,还是从两者的相互交织和结合的角度,以及参考逻辑起点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既不应该简单从理论上判定,也不应该单纯从实践层面判定;既不应该把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简单化,也不应该使之过于复杂化。而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结合,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方能理性。科学。合理。而能够做到最先开始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达到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体现逻辑与历史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历史现象就是中国党的成立时期,众所周知,党的正式成立是由主义开始传播到党的二大的系列紧密联系的历史现象(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所承载。因此,笔者同样认为能够承载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这一重大理论。历史和实践问题的,也应该是党的成立时期。

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内涵解读的新视角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國化进程中的时代化探讨【1805字】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2281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