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探究

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主义原理,由抽象到具体,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并指导大众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使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理解与认同当代中国主义,从而将当代中国主义转化为信仰来指导现实生活。主义理论大众化是主义理论本论文网身与大众实践的双向要求。传播媒介更好地传播主义大众化须积极寻找创新路径,使人民群众长期潜移默化地接受主义的指导。

一。主义大众化内涵的传播学阐释

主义理论本身要求不断实现大众化,这是由主义理论的特点和功能决定的。主义理论与其它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其理论本身来自于人民大众,离开人民大众就不会产生马克主义。

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是以人的思想为教育对象的传播活动,它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需要一定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相互作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传播者把主义的内容通过一些规定的方式和途径,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媒介,传播给最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受众,以期望产生预想回应和改变的过程。由此可见,主义大众化完全是一种传播现象。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完全具备传播学的学理特点。

二。主义大众化传统传播方式归纳

(一)报刊传播方式

报刊宣传式是以报纸为媒体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比起电子媒体,报刊宣传更突出思想性。和恩格斯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每日事件,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1]主义经典作家也十分重视党报。党刊来宣传主义理论,和恩格斯通过斗争向资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曾指出:政治自由。集会结社的权利和新闻出版的自由,就是我们的武器。“[2]

(二)电视传播方式

电视是一种最具大众性的更为先进的电子传播媒体。它不像报刊。网络那样需要一定的教育背景,因而也是普及率高。受众面广。老少皆宜。最具传播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内容亲近百姓生活,广大受众易于接受等特点,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体。电视能视听相兼,新闻信息时效性强,观众有共时空效应“的现场感,能使事件热点化“,感染力强,可信度高。而且由于家庭式的接收方式,有集体感动之效。所以宣传主义理论。党的指导思想,电视宣传是一个高效的传播媒体。当然,电视也因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三)课堂灌输传播方式

主义理论最早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在课堂灌输的方式下进行的,要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堂灌输式教育。这是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课堂灌输是集中的。系统的。直接的和输入型的教育。课堂灌输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满堂灌“的现象,理论讲授太多,说教的意味太浓,造成受教育者被动的接受而没有全面的理解,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发挥。

(四)广播传播方式

广播通过电台的电子发射进行信息传播。影响力测度主要看节目的覆盖面。收听率。听众群。广播的新闻性强,可利用读报“方式,低成本运营,扩大听众群,提高影响力。广播的方式就是用广播手段向人们宣传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在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广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播演讲的方式在网络传媒时代有些人可能觉得已经落伍了,可从广播的特点来看,其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我们可以利用广播的特点,充分的研究受众,增强广播的影响力,在传播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新步伐。

三。主义大众化传统传播方式的困境审视

(一)传统传播载体时代适应性较弱

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和运用,使得网络。手机新兴通讯终端的迅速普及,新兴媒体便捷。灵活,所以,受众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习惯利用新兴通讯工具获取各类信息。传统传播媒介的影响在下降,传统传播媒介在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应经表现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弱势。

(二)传播的内容缺乏交互性

在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仍然是灌输。单向缺少互动,进而造成理论传播的公式化。说教化。概念化等弊端。而且在传播过程中,议题设置。传播时间相对比较僵化,缺乏受众的回应和反馈渠道,即使设立回应渠道,在处理时间上也较漫长,这就使得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效果大打折扣。比如,现实中在一些地方。部门的理论宣传工作,只向上看,不向下看“,对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理论一无所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且其传播内容也没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不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更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由此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博弈:群众关心的,他们态度冷淡,不宣传或者少宣传;而他们热衷于宣传的,群众却相对漠视。不感兴趣,最终带来的理论宣传效果也是不好的,阻碍了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三)传统媒体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灵活性,必须按照设定好模式传播,必然在传播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局限。比如:报纸。杂志是定期刊物,有固定的发行时间和周期,因此传播的时效性受到限制。广播。电视在传播过程中也受到内容编排。传播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四。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探究

(一)大众化的新兴媒体途径

充分发挥和综合运用网络等新兴传媒手段推进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大众传播手段。在推进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综合运用这些新兴传媒的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舆论工具的作用。对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言,网络是一种比较适合的传播媒体,当代中国主义的宣传和普及,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与网络时代所呈现出来的变化相互符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移动通信终端的文字。图片。动漫。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把当代中国主义作为大众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实现潜移默化地引导。

(二)大众化的日常生活路径

政治生活和大众生活的脱节使得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困难重重,主义一旦被政治化后,无法使大众看到其与自己日常生活和自身发展的联系,即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也不能调动大众了解和学习主义的积极性,更无法影响大众的行为方式,我们说的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主义,不是口头上的主义“。[3]因此,只有让主义进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消除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4]把主义理论转化为群众生活的语言,把抽象的主义转化为大众话语“。努力使主义生动活跃起来,通俗和鲜活起来。

探寻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即发挥主义的现实性意义,只要是符合大众利益的东西,就很容易被接纳。因此必须要增加主义对大众生活领域的关注,从主义对人的关怀和现实主义关怀出发,研究与当代中国大众息息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对大众生活方式进行探讨和批判,解决当代人的情感困惑等。

(三)大众化的心理沟通途径

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既是主义理论濡染与引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过程,更是广大民众对主义意识形态理解。认同。内化并自觉指导实践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主义大众化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需研究主义大众化的民众接受与社会心理基础,研究如何优化社会心理,把原来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民众的心理共识和理性认同。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凭借几个宣传口号和行政命令就能够成为广大民众的价值追求。有效实施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社会心理沟通的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沟通各要素的功能。所以,主义大众化传播应该大胆尝试与民众互动。用老百姓自己话说老百姓“理,用通俗易懂平民话语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章,用简明扼要观点代替复杂的逻辑思辨。这样的传播方式符合老百姓文化水平。理解程度和思维方式。

(四)大众化的分众化“传播途径

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5]毛泽东认为,党员做宣传,要看对象,想想自己的文章,讲话是给什么人看听的,水平,从而决定如何宣传“。列宁曾以群众的接受能力为标准,把群众分为们一么人:先进。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三个层次,对主义的传播要依据这三个层次的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传播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6]这就是说,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需要针对受众的不同身份,来实施分众化“传播,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关注受众的层次性,切实强化渗透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众不断产生,社会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必须顺应形势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构建多层化。多元化理论宣传和教育体系。注意针对不同阶层和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语气,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探究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594字】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茬中國道路中的价值功能【525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