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些学校每周都为学生开设阅读课,教师也会布置阅读任务作为回家作业。但是,教师只是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自行阅读,没有为学生制定周密的阅读计划,也没有检查学生的阅读进程,更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这就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效率不高。
2。5 教材中的道德训诫和知识灌输较为严重
教材中,不管是哪种的儿童文学体裁,课文中所描写的儿童人物形象大多数是充满成人思维意识的,这样就忽视了儿童活泼顽皮、爱玩捣蛋的个性,这与儿童的天性背道而驰。在我们的教材中,始终贯穿着道德说教,这种道德说教会使得学生学习变得麻木与机械,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蒲公英》让学生做事不可被表象迷惑,要实事求是;《三袋麦子》学习小猴的聪明能干;《第八次》中学习布鲁斯王子永不放弃的精神等等。此类作品将主人公塑造成了骄傲偷懒,会做坏事“坏孩子”,他们需要接受教育,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选编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不要向负面例子学习,可是儿童在这个年龄段,顽皮好动,会偷懒,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都是他们这时候的年龄特征,一味地进行这样的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对学习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这些课文的意图明确,然而这就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期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限制了儿童文学价值的实现。
3. 儿童文学教学困境存在的原因
3。1 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或系统学习过儿童文学作品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素养。小学作为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从目前的苏教版教材中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作品占到了课文的的70%左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自身所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扎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对于改版过的小学语文教材,这一问题显得愈加严重。许多语文教师入职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儿童文学理念淡薄,没有形成系统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论素养较低,且在日常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疏于拼凑时间阅读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来开阔视野,使得对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够。
3。2 教师推荐宣传的力度不足,且未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
目前中国虽已经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并已经在逐步落实到位,但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繁重。家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生的成绩被视为头等大事,学校将升学率看得较为重要,几方面的因素都压在了学生的身上。学生在课内学习结束后,老师推荐阅读的书目大多数还是与课文与教学有关,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即使推荐了课外作品阅读,也没有及时的反馈交流,使学生的阅读缺乏引领与指导。与此同时,学校与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更加造成老师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与指导,学生较多的闲暇时间被家长送去一个又一个辅导班,这让学生对学习愈加不感兴趣,渐渐麻木与机械,根本无法体会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乐趣。
3。3 教师教学中忽视教育的审美功能,难以选择教学方法论文网
多数教师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样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考试成绩的影响,教师往往偏重教育功能,重视传授知识,培养阅读能力,道德训诫,忽视审美功能,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深刻领略儿童文学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在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以儿童为本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趣味。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想象、思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满足儿童游戏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学习的乐趣。而从访谈中可见,虽然教师意识到教授儿童文学与教授成人文学是有区别的,但是,不同之处究竟在何处,很多老师模棱两可。教师意识到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但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不了解儿童文学的文学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选择体现儿童文学特性、发挥儿童文学教学优势并切合儿童学习心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