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基础
语境教学具备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里着重从以下三个方向来简单论述语境教学观的成立。
1。教育学基础文献综述
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达成该目的,老师在上课时就要学会使用语境,将其融入教学中。语境对于促进教学交往、推进教学实验和改进语文教学现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里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是语境对于促进教学交往的作用。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交际活动,是师生双方在课堂或者其他地方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那么既然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就要它就需要语境教学观作为指导,使这项活动能够发挥其作用。在课堂交际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学相关的语境因素,这些语境因素不仅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制约作用,还具备一定的解释功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语境因素,完成教学活动。课堂语境包含内部情景语境、语文教育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文本自有的上下文语境等等,它们对于交际两方都有一定的心理影响作用,那么在这种影响下,双方的行为和目的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比如课堂语境有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形成了一种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就会有指向性地去理解言语和进行相关表达,并且根据这种指向去作出所需要的回答,最终可以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有其特别的地方,它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可以通过言语中介来使师生双方进行沟通。此外,它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内在的言语交际能力。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关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帮助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自主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语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可以用来解决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师生双方在课堂活动中都能融入进去,为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提供保证。二是推进教改实验的需要。现在的语文教学原理表明,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语文教改实验都要以符合语境规律为前提。如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实验、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等都可以表明成功的教改实验都是符合语境要求的,这些教改实验往往也能经受的起时间的考验。三是改进教学现状的要求。我国语文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大都是因为缺乏对语境的正确认识。缺乏上下文意识,就存在着语体单一化和文体单一化倾向;缺乏情景语境意识,就会产生答非所问,不切实际的现象;缺乏社会文化语境适应意识,就只会用就有的教学模式,固步自封,与时代脱轨。由此可见语境在教学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语境教学观的建立是必须的。
2。语言学基础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要学会从语言学中吸取营养,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当代学者对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也从中吸取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内容,不仅是关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有语境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要与时俱进,去吸收新的知识,要懂得语言习得机制和利用语用理论,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语境教学观的树立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