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关概念
1.1 创新
创新是以新的思维、新的发明和新的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是指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或者发明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1]创新来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一般来说,创新定义为创造新颖和有用的思路或解决方案。它的定义中有两个不可缺少关键词,即新颖的和有用的。”[2]本文认为创新是一种人的类特有的创造能力,它是在对已有事物的改变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想法,新的概念,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新事物的过程。
1.2 创新能力
1.2.1 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的发明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对自己来说是新颖而独特的思想、办法、操作甚至发现、发明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的结构须以一定的智力为基础,以创新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为支柱,而以创新型人格特征为动力。”[3]
1.2.2 创新能力的测量
一般来说测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指标。
(1)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即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中,不依赖于书本,而是将已有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胆独立的进行创新性思考,探索发现,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观念,新想法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大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的知识,对书中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离开这个动力,人的创新活动就无法展开,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它是评价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指标。
(2)创新知识基础。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于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大学生的知识量越大,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思路就越开阔,就越能激发其创新思维,释放创新潜能。例如,大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就会对研究事物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这样也就有利于大学生激发创新意识。
(3)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的独创思维过程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4)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技能同样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创新技能为核心的科学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5)创新环境。一个创新想法的孕育和诞生需要宽松有利的环境,学者的创新精神、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自由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潜在创新能力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在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索里特尔福德认为:“创造性是由主体生活在其中的那种‘社会气氛’即创造性环境培养出来的。”